開放力

開放力

“開放力”是由郭宇寬所著,是一部以人文視角闡述經濟管理學的著作。全書貫徹著作者非開放無以發展的思想。

什麼是開放力

★2012年,可謂中國企業界的“開放年”。

★柳傳志:沒有開放就沒有中國企業的今天,不深化開放就沒有中國企業的未來; 
★任正非:“華為不開放就要死亡”; 
★馬化騰:“開放不是態度是能力”,並啟動“騰訊開放戰略”“迎接開放時代”。 
“開放力”日益被提升到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有鑒於此,本書作者提煉出”開放力”這一核心概念,並以蘋果、百度、網易、萬科、萬達、新東方等數十家中外企業為案例,分析他們經營中的得失,為當下企業經營,以及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王道。 
★可口可樂、凡客、海底撈,這三家企業背後共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薛蠻子為何從一個低調的投資人,轉身“公知”? 
★富士康為何頻頻發生跳樓事件?它的管理模式問題何在? 
★丁磊養豬,背後戰略劍指何處? 
一切答案,盡在《開放力》! 
★建議閱讀人群:企業高管、創業者、投資者

作者簡介

郭宇寬:曾為資深調查記者和節目主持人。學術視野廣闊,為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傳播學博士,在清華大
郭宇寬
學博士後研究期間開始以企業經營模式為研究方向,多年來持續觀察中國一線本土企業,深入調研,並思考、總結企業運作的競爭力秘訣。

企業家推薦

柳傳志、茅于軾、陳志武、張大中、吳思、孫大午、管彤賢、王填、周慶治、方興東一致推薦 
★柳傳志(聯想集團創始人,前董事局主席):開放力這個概念很重要,沒有開放就沒有中國企業的今天,不深化開放就沒有中國企業的未來。 
★茅于軾(天澤經濟研究所創始人):這些知識極為新穎、有原創性,是一般MBA課程中聽不到的。 
★陳志武(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經濟學家):這本書能讓做企業的人節省很多自己“以身試法”交學費的時間。
★張大中(大中集團創始人,大眾控股董事長):宇寬的觀點,抓準了中國企業在前三十年能夠發展壯大,在今後一段時間能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讓中華民族真正在國際舞台上受人尊敬的關鍵所在,這是一本難得的力作。 
★吳思(《炎黃春秋》總編輯,《潛規則》作者):打開這本書,精彩的故事和見解紛至沓來,不乏奇崛之處,令我拍案叫絕。 
★孫大午(大午集團監事長):書的觀點,我非常信服,無論對一個企業還是對一個國家—開放,是胸懷,是魄力!不開放無以對宇寬這本書! 
★管彤賢(振華重工集團創始人):我推薦我的朋友們都可以看一看,我們在企業一線的人,很需要一些這樣的理論思考。 
★王填(步步高集團董事長):,一個國家的開放源於頂層架構的設計和推動,一個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源於商業組織頂層持續的變革,適者生存,只有變革才是開放的原動力!這本書開卷有益! 
★周慶治(南都集團董事長):《開放力》這本書十分好讀,宇寬用生動異常的案例和犀利獨到的分析,論證了開放對商業文明的演進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方興東(部落格中國董事長):最近幾年,網際網路界有一些挺有失風度的利益博弈,《開放力》這本書非常及時,從這個角度理解競爭,大家的心態可以更陽光,商業模式可以更大氣、

目錄

序一 商業交換的實質離不開開放/ 茅于軾
序二 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張大中
自序 我為什麼要提出“開放力”/ 郭宇寬
導言 開放力:基業長青的決勝之道
世界平了,人們依然聚在一起
迄今最高級商業模式:平台經濟
開放平台:商戰的制高點
美國:世界上最成功的平台經濟體
開放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能力
第一章 如何建立良性的開放平台
網際網路企業最應研究“五月花公約”
“淘寶傷城”事件如何規避兩敗俱傷
挑戰百度帝國:網際網路搜尋該三權分立
從北大商學院冠名的程式正義看大學屬於誰
向國外大學學什麼
第二章 建立開放平台:企業傳承發展的終極秘訣
企業傳承:從招女婿、選徒弟到立憲法
富士康管理,反社會的經濟模式
從外部開放到內部開放:快遞行業的戰國風雲
幕僚制在現代企業的套用
Infosys 你學不會: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主義企業
給“大鍋飯”正名:振華式福利與企業忠誠
第三章 重新理解企業的邊界
房地產業的“IT 思維”:剖析中國地產界的戴爾、蘋果和三星
假如讓馮小剛當春晚導演:奧運會商業模式的啟示
丁磊:網際網路如何養豬
分工精神與服務精神:比亞迪轉型為何吃力
開放型品牌:可口可樂、海底撈和凡客
假如王彩玲遇上《超級女聲》
古有琉璃廠,今有“驢馬屁”
第四章 開放社會的基本心態
達文西可以贏
價值觀:華為走向世界的軟肋
中國很缺“六十年代精神”嗎
如何讓中國有更多的“民族品牌”
和台北“的哥”聊管制
一場關於“熱錢”的中國癔病
第五章 做一個有開放力的人
俞敏洪是劉備,李陽是呂布
影響力到金手指:薛蠻子的微博戰略
為什麼孫大午不懂管理學
宗慶後贏了嗎:中國的娃哈哈,世界的達能
讓宏偉的廟宇成就在人心之上:向星雲大和尚學管理
小心馬肉的味道
後記 自受用,眾人受用
致謝

精彩文摘

★美國:世界上最成功的平台經濟體 
很多人可能不習慣我將一個國家比作一個企業,但是,從平台經濟的層面上理解,無論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它們運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阿里巴巴、騰訊在中國網際網路界是最大、最成功的平台經營者,但若與它們的“同行”美國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所有的工商企業,作為平台而言都比不上這個國家。毫不過分地講,美國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平台經濟體。一個成功的平台,必定有一個清晰、穩定、公平的遊戲規則。我曾經調侃一位美國朋友,說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你們美國只有幾百年歷史,還是個小孩子。這個美國朋友反駁說,雖然美國只有幾百年歷史,但美國的憲法自創製之初就沒改動過一個字,只是添加了一些修正案,所以美國才是真正成熟的國家。像美國這么大的國家,能在一個穩定的遊戲規則下成功運作幾百年,的確是一個奇蹟。從平台經濟的角度講,美國這一平台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 
阿里巴巴和騰訊擁有大量的會員和用戶,而世界上會員和用戶最多的平台,就是美國。每個美國公民都是這個平台的用戶。而且因為美國有著規範的遊戲規則,所以其“會員”們對這個平台的忠誠度也是最高的。這從“股神”巴菲特的“卵巢彩票”理論可以略窺一二。“卵巢彩票”理論大意是,巴菲特非常感謝父母將他生在美國,生於此地才成就了他後來的事業。在他看來,美國公民的身份就是一份優良資產,出生在美國就相當於中了獎了。 
美國的成功還在於,它的開放性成功保持了對“潛在用戶”的巨大吸引力。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美國這樣激起人奮鬥的欲望。不論你是何種膚色、屬於哪個種族、信仰哪種宗教,都能在自由女神的召喚下產生一種對“美國夢”的憧憬。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是一個可以讓黑人成為總統的主流大國,這比所有的國家形象宣傳片都有效得多。具有創造力的人才不斷地被吸引成為它的“用戶”,而這些用戶又因為良好的制度環境而被激發出更大的潛力來。所以,雖然美國人口數量遠遠比不上中國,卻能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 
前段時間,由於受到新經濟的衝擊,傳奇企業柯達公司宣布破產。曾經的商業標桿,一夜之間倒下。美國的商業史上也有上千家這樣曾經輝煌的企業走向沒落,但美國作為一個開放的平台旗幟依舊高揚。這個平台的成功還在於,無論經歷何種繁榮或是危機,它都能夠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都能催生世界上最先進的商業模式。因此,柯達會倒閉,但美國作為一個平台經濟體依然繁榮,也依然是世界上最具創造力的一片熱土,從微軟到蘋果到“臉書”,未來一定還會出現更多創新。 
2012年已經到來。我不禁想到,假如人類真的遭遇滅頂之災,幾千年來積攢的物財富在一夜之間被摧毀,人類要在廢墟上重建一個社會,會選擇何種遊戲規則呢?是兵馬俑所代表的精神還是自由女神所代表的精神?哪一種選擇會使新世界更加繁榮、更有活力和創造性呢? 
★影響力到金手指:薛蠻子的微博戰略 
薛蠻子先生是近來在網際網路上橫空出世的“微博達人”。他在兩年時間裡發了3萬多條微博,冬粉更是多達200 多萬。我關注他以後,發現他發微博的頻率非常高,簡直是無時無刻不在刷微博。聽說有的冬粉聲稱,由於實在受不了他的刷屏行為而取消了對他的關注,他則幽默地回應說自己“年歲已大,改不了”。 
而有意思的是,在薛蠻子開通微博之前,他的名字並不為中國公眾所熟悉。他自己多年來也一直保持低調,不接受國內媒體的採訪。UT斯達康在中國名氣頗大,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公司,而大家都不知道薛蠻子就是其創始人之一。後來,他改行做天使投資,也是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進行活動,對公眾的影響力有限。 就是這么一個低調的人,卻突然在2011 年2 月發起了一項叫“微博打拐”的公益活動,而且迅速引發了公眾的關注。薛蠻子也由此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並將觸角伸向了“免費午餐”等更多公益活動領域。一般來說,人做一件事定是有其長久的積累和內在的邏輯的,其思想發展的脈絡也應該是可以讓人看清楚的。但薛蠻子突然從一個低調的“創投達人”變成一個高調的“微博達人”和“公益達人”,讓人覺得非常驚奇。從《南方人物周刊》對他進行的專題報導來看,他的許多好友也在私下表示看不懂他的動作,因為薛蠻子一直是一個很精明的商人,對公共事務從來都是持“明哲保身”的態度。他這種行為轉變有人贊同,也有人質疑。贊同的人認為他並沒有商業目的,發起“微博打拐”純粹是出於對被拐兒童的關心和愛護;質疑的人認為薛蠻子所處的行業一直是比較神秘低調的,而他如此高調地“炒作”自己,裡面必然有貓膩。在我看來,且不管動機如何,他的行為在客觀上是為自己帶來了實際利益的,而背後的原因在於他深刻地領悟了一種商業模式。 
投資之神巴菲特的故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薛蠻子的商業模式。在很多人眼裡巴菲特是一個低調的投資大鱷。在他身價以百億計的時候,他也仍然住在自己家鄉那幢花了3100 美元買的老房子裡,開著一款低調的林肯城市汽車。他對穿衣服也沒有什麼講究,經常是一個樣式的衣服買上十幾套換著穿。但當行事涉及到他所投資的品牌時,巴菲特卻是非常高調的。比如他投資了可口可樂公司,結果可口可樂就成了他的“御用”飲料,每天必喝。他投資了吉列公司,結果他就每天使用吉列剃鬚刀刮鬍子。在每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他也是借用媒體的力量極力推銷自己所投資的企業。 
2010 年9 月底,巴菲特攜比爾· 蓋茨來華訪問,並邀請50 位中國富豪參加一個“慈善晚宴”,意在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然而一個參加了晚宴的朋友告訴我,所謂的慈善晚宴名不符實。巴菲特在晚宴上幾乎沒怎么談慈善,但是三句話卻兩句不離比亞迪。他不斷稱讚比亞迪如何有發展潛力、比亞迪老闆王傳福如何優秀。而比亞迪正是巴菲特大力投資的中國企業之一。因此,說巴菲特來推進慈善事業,還不如說是來推銷他投資的企業。 
由此看來,巴菲特的成功不僅源於他穩健的投資理念,也源於他對自身影響力的有效經營。巴菲特通過多年來的成功投資,將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擁有巨大資產價值的品牌,讓自己的手指成為了“金手指”。所有被巴菲特投資的企業多立即成了明星企業。許多人看巴菲特都投資了,就會相信某企業肯定是很有潛力的,繼而會跟投。跟投的人越多,企業的資金基礎自然就越雄厚,也就越容易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於是,巴菲特的投資就形成了一種滾雪球式的正向反饋,可以讓巴菲特自己的投資每每獲益不菲。因此,巴菲特投資的最成功的品牌,就是他自己。 
巴菲特對自身影響力的成功運用,讓我想到了茅台的“國酒”之路。在20世紀初期,國內老字號名酒之中貴州茅台的品牌價值並不靠前。在建國後舉辦的幾屆全國評酒會中,陝西西鳳酒一直名列“四大名酒”(貴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瀘州老窖,陝西西鳳酒)之首。茅台酒之所以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酒”,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形象代言人太厲害了:其代言人為新中國第一任國家總理周恩來。周恩來的“茅台外交”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 
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國宴用酒就是茅台。坊間還據此創編出了許多一波三折的小故事,講周總理如何“杯酒融堅冰”,尼克森如何喜愛茅台云云。且不論喝慣了洋酒的尼克森對中國白酒有沒有感覺,從品牌推廣的角度看,周恩來真是為茅台做了一個價值連城的廣告。有人笑談,其實五糧液口感早已勝過茅台,可是它永遠打不過茅台。為什麼呢?因為周恩來喜歡茅台。所以,周總理給茅台帶來的品牌附加值是不可估量的。現在的白酒廠家可以找周潤發或者劉德華這樣的大牌明星做代言人,但若是與茅台酒的代言人相比,依然是“弱爆了”。巴菲特是在有意識地經營“巴菲特”這一品牌,而周恩來雖然不是商人,但他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讓他在無意中成就了茅台的“國酒”之路。因此,如果周恩來兼職做投資經理的話,我估計所有企業都會搶著引資—他在投資以後在各種場合提攜自己投資的品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實在可觀。 
投資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不僅是投資人在挑選企業,許多有潛力的企業也在挑選投資人。比如一個企業考慮融資,願意以20% 的股權融資2000 萬。這時兩個人都願意投資,一個是薛蠻子,另一個是不知名的路人甲,那么企業會選擇哪個投資人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假如薛蠻子投資了,那他就會在各種場合推銷這個品牌,還會吸引到更多投資者的跟投,同時企業也會獲得更強的議價能力。因此,一個有影響力的投資人能為企業帶來除了錢之外的更多資源。 
薛蠻子如此賣力地經營自己的影響力,一方面是出於對公益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是在把自己當作類似巴菲特、周恩來這樣的有影響力的平台來經營。我不知道薛蠻子對這個說法會做何反應,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的確是間接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當記者問他為什麼以前不接受國內媒體採訪而只接受境外媒體採訪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因為我要在美國買賣股票,要在美國銀行借錢”。從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薛蠻子的投資重心,已經完全放到了中國。 
薛蠻子成功地將自己在創投領域的影響力延伸到了公共事務領域,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甚至有機會讓他的手指也變成“金手指”。因此,品牌經營者們如果能將自身在某個領域的影響力分享到其他領域,他的影響力效果不僅不會減弱,反而會得到加強,甚至會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就是影響力開放經營的妙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