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髎穴

長髎穴

長髎穴,(音cháng liáo xué),又名口禾髎穴,禾髎穴,長頻穴,長頰穴。位於人臉面部,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針灸療法治療: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長髎穴

長髎穴長髎穴

【標準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

【穴位解剖】

在上頜骨犬齒窩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動、靜脈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下支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皮膚薄而柔軟。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布。有面動靜脈的上唇支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直入口輪匝肌,該肌由面神經頰支支配。

【出處】

《甲乙經》:“在直鼻孔下,傍水溝五分”

【穴義】

大腸經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腸經體內經脈。

【名解】

口禾髎。禾,細長之物也。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大腸經體表經水由本穴回歸大腸經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扶突穴與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氣,至本穴後冷降歸於地部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歸大腸經體內經脈,地部孔隙細長狹窄,如孔隙之狀,故名。禾髎、長頻、長髎、長頰之名皆與口禾穴同。長指地部孔隙細長,頻指氣血的運行頻頻不斷,頰通挾,皆為對穴內氣血物質的運行或穴位的微觀形態的描述。

【取法】

鼻孔旁開0.5寸,正坐仰靠或仰臥取穴。

【功用】

祛風清熱,開竅。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統疾病:鼻炎,鼻出血,嗅覺減退,鼻息肉,咀嚼肌痙攣;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3.其它:腮腺炎。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3~0.5寸,局部脹痛;2.向內平刺0.5~0.8寸,透水溝穴,局部脹痛。

灸法:本穴因位於面部危險三角區,禁灸。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地部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腸經的體內經脈。

【功能作用】

導引大腸經的體表之液回流大腸經的體內經脈。

人體穴位大全(六)

中醫博大精深,其中針灸之術更是名揚中外,而針灸之術之基礎在於對於人體穴位的了解和掌握。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下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旨在傳承文化,以揚國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