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阪坡

地名。位於當陽市西南郊。三國古戰場遺址之一。

長坂這一地名,《三國志》相關出處皆寫做“長阪”。

張飛橫矛長坂坡

位於當陽市西南郊。三國古戰場遺址之一。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率五十萬大軍南征,劉備自新野沿沮水南下江陵,在當陽長坂坡一帶為曹軍包圍。劉備在混戰中脫逃,其妻小被陷入曹軍重圍。相傳劉備部將趙雲(字子龍)單槍匹馬,七次殺進重圍,救出劉備的甘夫人和幼主。從此,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
長坂坡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裡荊山余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坂”,或曰“當陽坂”。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坂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坂坡之戰發生於此。
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滅北方群雄之後,揮師南下荊州。此時割據荊州的劉表病逝,其子劉琮不戰而降,屯兵樊城的劉備感到形勢孤危,被迫帶領人馬和不願降的荊州官兵及百姓向荊州重鎮江陵轉移,曹操聞訊,恐其得江陵獲軍實成為後患,令精騎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至當陽長坂坡,兩軍遭遇。劉備倉猝應戰,兵潰,棄妻子倉皇出逃。而擔任護衛劉備眷屬的趙子龍在危難中奮不顧身地與曹兵展開了一場大戰,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劉禪而聲威大震、名揚天下。地以人顯,人以地重,從此長坂坡這條高無峻秀之峰、低無隱棲之谷的山崗便成了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勝地。
明代萬曆十年,地主當局有識者為紀念趙子龍長坂坡大戰中的功業,在此樹立“長坂雄風”碑,以供世人憑弔。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間又做重刻,至1936年由當陽縣長熊杏圃與當地駐軍王禹九團長協力在這裡興建長坂坡公園,隆其觀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占領,“雄風”碑被侵略者掠去。抗日勝利後,當陽縣長鬍次平於1947年重刻了“長坂雄風”碑,復其舊制。
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坂雄風”的石碑,供人憑弔。現此地修建有公園。長坂坡周圍,還留傳有與趙子龍相關的遺蹟。在長坂坡東,相傳是趙子龍與曹兵巷戰處,現有一條街,名子龍街。在坡西南,有一座山崗,名子龍畈;在坡西田園中,還有太子橋和娘娘井的遺蹟。據說當年糜夫人抱著阿斗就是在太子橋下避難,娘娘井則以糜夫|人投此井自盡而得名。距長坂坡25公里處,有一座壩陵橋,就是傳說張飛“據水斷橋”的地方。據載東漢建安十三年(308年)曹軍追擊劉備,劉備手下大將張飛據橋斷後,面對曹軍大吼:“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橋應聲而斷,嚇得曹操部將夏侯傑肝膽碎裂,墜馬而亡。清朝雍正年間,有張氏後人在此立“張翼德橫矛處”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張飛簡介

張飛(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
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
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長坂坡位於宜昌當陽市區西南部,古名櫟林長坂。這裡原來是一片斜坡高地,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為報諸葛亮火燒新野之仇,親率精騎5000人馬,從襄陽出發,追擊劉備到當陽。劉備帶領幾十個隨從倉皇逃走,隨軍眷屬和上十萬百姓都被曹軍圍困。趙子龍為救劉備妻小,單槍匹馬與曹軍大戰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救了糜竺和甘夫人,又救出阿斗。從此,趙雲獲得了蓋世英雄的美譽。“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坂雄風”的石碑,以作標誌,供人憑弔。1934年,長坂坡始建公園。1979年,又重修了長坂公園。三開大門旁屹立著青石雕琢的雄獅、大象,威武壯觀。園內正中矗立著高大的青石古碑,“長坂雄風”4字格外醒目。滿園百年老樹蒼勁挺拔,亭榭建築古色古香。公園外,興建了街心花園,中間聳立著高約8米的趙子龍彩陶塑像。據史料記載,長坂公園周圍5公里的地方,都屬長坂坡古戰場遺址。坡東,鬧市區內是趙雲與曹兵進行巷戰處,現有一小節,就叫子龍街;坡西南,有一山崗,今名子龍畈;坡西田園中,還有太子橋和娘娘井的遺蹟;坡東北四公里處,建有一座黃瓦紅柱六角亭,內立一塊石碑,上刻“張翼德橫矛處”六個大字,相傳這是著名的“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的三國遺址。

歷史溯源

古書中的坂、阪同字,阪高即長坂或長坂坡又稱長板,泛指山坡。“坡者為阪。一曰澤障也,一曰山肋也。”長坂,顧名思義,是指長而平緩的山坡。《左傳·文公十六年》:“‘阪高’春秋楚地。公元前611年,楚大飢,戎伐楚西南,楚人謀徙於阪高,……阪高,楚險地。”
掇刀響嶺崗至鴉鋪一帶的岡坡地(阪高),東有漢水為屏,西有沮漳二河,北有虎牙關,南有長湖,足可稱“險地”。《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長坂,又名長坂坡,在今湖北省荊門縣西南。《舊唐書》長林縣條說:“晉分編縣置長林縣,以其有櫟林,長坡故也。”長林縣的縣名,系取長坂之“長”,櫟林之“林”。《荊門州志》記:晉於編縣故城設長林縣,並置武寧郡於編縣故城,長林縣與武寧郡俱立。昔日武寧郡至樂鄉關(現鍾祥市雙河鎮)八十里中,拱木修竹,隱天蔽日,長林蓋以此名。《後漢書--劉聖公傳》:櫟林長坂在縣(今當陽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潘新藻曰:長坂即張翼德橫矛處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自襄陽追擊劉備,張飛與趙雲拒曹於此,演繹的“劉玄德攜民渡漢,趙子龍單騎救主”與“張翼德大鬧長坂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以“長坂坡”命名的品牌:湖北當陽捲菸廠產捲菸,得名於三國時的著名戰場。作為三國時的著名戰場,長坂坡位於湖北當陽縣東北,為“當陽八景”之一。據史料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追擊至此,與張飛等數十騎脫走,隨軍眷屬被曹軍圍困於此,部將趙云為保甘夫人和阿斗,奮勇血戰,衝出包圍,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單騎救主》一回講的就是這段故事。解放後建長坂坡公園,坡上豎石碑一塊,上刻“長坂雄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