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斷橋

據水斷橋

成語資料 【成語】據水斷橋 【解釋】依憑河流,拆毀橋樑阻止敵人追擊。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成語】據水斷橋
【注音】jù shuǐ duàn qiáo
【解釋】依憑河流,拆毀橋樑阻止敵人追擊。形容膽識過人,勇敢善戰。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勇敢
【結構】動賓式
【年代】古代
【押韻詞】鳥焚其巢、謔浪笑敖、韓海蘇潮、幕上燕巢、倒持戈矛、朵頤大嚼、龍伯釣鰲、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胼胝之勞、心焦火燎

成語出處

據水斷橋,嗔目橫矛曰:“某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張飛據水斷橋

成語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攻打荊州,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劉備見勢不妙就立即逃奔江南。曹操率軍追至當陽的長坂坡,劉備丟下妻兒逃跑。張飛利用河道,拆毀橋樑阻止曹軍追擊,他瞪起眼睛橫握長矛,大叫:“我就是張益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軍不敢接近張飛。於是劉備得以逃脫。

成語辨析

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很多朋友都認為,據水斷橋的斷為“阻斷”,但其實意卻是“拆毀”。據水斷橋一詞出自《三國志·張飛傳》,“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張飛此時身負阻止曹軍追擊劉備的大任,必然竭盡全力儘可能給劉備爭取時間,拆斷橋樑來阻止曹軍的追擊。歷史上的張飛是個有謀之人,又怎么會冒著那么大的風險,以劉備的性命開玩笑呢?也有很多人認為,“敵皆無敢近者”是害怕張飛才無敢近,但是,也有可能是曹軍的追兵擔心有埋伏,這個也是可以說的通的。張飛的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更可能是一種虛張聲勢,畢竟張飛也是有謀之人。最後,權威的翻譯二十四史全譯將: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譯為張飛立在河邊拆毀橋樑,怒目圓睜橫握長矛,說:“我就是張翼德,你們可以過來決一生死!”由數百位專家所著的權威翻譯二十四史全譯也如此譯,可見,斷在此處乃是拆毀之意。

成語示例

大丈夫身處困境,做事要有據水斷橋的氣魄。

專家解釋

易中天先生在其作品,易中天品三國第20集兵臨城下曾經說過:張飛“長坂坡一聲吼”也是實,但並沒有”吼斷了橋樑水倒流“,那橋是張飛派人拆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