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堂

長門堂

門堂又稱“貽厚堂”,清代雍年間,安徽桐城一位名叫張若震的學者送給當時長門堂的主人一塊匾,上書“貽厚堂”三字,所以,這裡又稱“貽厚堂”。

簡介

http://www.4006667266.com/jingdianjs.php?id=1055http://www.4006667266.com/jingdianjs.php?id=1055

長門堂又稱“貽厚堂”,清代雍正年間,安徽桐城一位名叫張若震的學者送給當時長門堂的主人一塊匾,上書“貽厚堂”三字,所以,這裡又稱“貽厚堂”。

特點

長門堂的天井有點特別,它是兩個方形天井連線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的長方形天井,天蟛,當地人稱作“六堂”,所經這個四合院稱為長門堂,又叫大門堂。二天井中間原有一個氣勢均力敵不小的門桉。據說是重疊式跳擱牌樓。 長門堂的前後天井,都以鵝卵石圖案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上方左右是兩條龍,這個圖案表明主人品德主潔,志向遠大。 長門堂正堂太師壁上端掛著一塊匾,儘管匾木已部分腐朽,但貼金的“貽厚堂”三個大字,依然閃閃發光,顯得蒼勁有力。匾落款為“桐城張若震題”,時間為雍正壬子(1732)孟夏月,說明這塊匾離現在已有268的個年頭了。"貽厚堂"中"貽厚"的意思是遺留忠厚的美德,這是當時安徽桐城著名學者張若震對主人道德文章的高度讚美。

掛在正堂門楣上的這塊匾寫著“洛社名高”四個字。“洛社”是我國歷史上“洛學”的一種組織,是當時的一種學術組織,"洛社名高"意思是在洛社中的名氣很大,威望很高。匾的右上主題有祝祠“瓚璜年學兄六旬榮壽”。落款為“瓊台齊召南”,瓊台,即天台,因天台有"瓊台雙闕"勝地,所經,瓊台,是天台的別名,齊召南,清代天台人,官司至吏部侍郎。可見這塊匾是齊召南送給他的一位名叫瓚璜的學友六十大壽的生日禮物。據初步考證,這塊匾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再看貽厚堂的建築,很有自己的特色,一些專家認為具有宋代的風格。你看,這兩廂的牛腿、樑柱的雕飾採用了剔空的透雕藝術,在檐下的梁(牛)腿上還雕有頭、身象龍,尾象魚的鰭魚形象,正在作噴水之狀,鰭是一種古代的吉祥物,象徵著安祥、康樂、幸福。正堂樓板下的角柱上用斗拱,起裝飾和支撐作有,既美觀又堅固,為貽厚堂所特有,反映了皤灘古代勞動人民特有的建築智慧和審美情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