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自然村

長者自然村隸屬於開化鎮高末村委會行政村,屬於 壩區,國土面積2.93平方公里,海拔1,290.00米,年平均氣溫19.10 ℃,年降水量779.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

村情概況

長者自然村隸屬於開化鎮高末村委會行政村,屬於 壩區。位於開化鎮東南邊,距離高末村委會1.00 公里,距離開化鎮政府11.00公里。國土面積2.93平方公里,海拔1,290.00米,年平均氣溫19.10 ℃,年降水量779.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62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3畝;有林地1,2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3戶,有鄉村人口671人,其中農業人口671人,勞動力3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2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8.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62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20.00畝(其中:田460.00畝,地160.00畝),人均耕地0.9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0.00畝,其中養殖面積50.00畝;荒山荒地1,500.00畝,其他面積1,0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村內無路燈。全村有120戶飲用井水,。有122戶通電,有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9.59%和7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戶(分別占總數的41.32%和49.59%)。
該村到鎮政府的道路為柏油路與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3戶;建有小水窖12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32.2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8.8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0.00萬元,占總收入的76.00%;畜牧業收入76.00萬元,占總收入的3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0頭家禽2200隻);林業收入3.70萬元,占總收入的1.25%;第二、三產業收入7.00萬元,占總收入的2.61%;農民人均純收入289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2.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8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3戶,共鄉村人口671人,其中男性339人,女性332人。其中農業人口671人,勞動力390人。該村以壯族為主,其中壯族638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82人(人員名單附後)何紹明 楊艷蘭 楊興聰 鍾 偉 張稱洪 馬志成 馬關寶 馬朝輪
卜忠芬 林光文 陳 燕 何桂花 張滿洪 王忠仙 陳順瓊 高蘭英
何 衛 劉幫瓊 楊翼明 姚廷學 林光武 馬華麗 范家輪 李自學
何 紅 林甫能 王國松 高應華 何自華 馬 社 易加仙 李朝林
何紹昆 高全會 張克聰 姚紹冊 林輔蘭 馬 香 李永昆 張洪祥
王世興 林佐希 熊瓊英 姚紹慶 林輔單 馬 鵬 李玉惠 陸萬麗
楊樹瓊 關瓊英 王自園 姚 穎 林輔艷 余貴英 李代施 張明成
何 翻 李炳新 王自娜 陳天亮 尚衛校 代興相 李代庭 張朋余
何 曉 李 勇 張明基 張功瓊 林佐欣 馬自蘭 李代幫 張小霞
楊啟林 高應蘭 李保蘭 陳海興 林佐實 王恩雲 姚正祥 張嚴基
劉少蘭 馬榮德 張 霞 楊興麗 李建文 韋忠蘭 楊啟兵 張興蘭
楊興路 張真玉 姚廷輝 陳忠順 李 麗 王紹仙 黃順英 張建洪
楊興聰 馬華清 楊啟英 陳忠喜 李金晶 王世太 楊雲飛 張穩娟
楊福美 馬華芝 姚紹勇 楊會清 李 韋 王國躍 王俊鳳 姚紹環
楊 逍 張朝德 王金珍 楊啟金 李鳳能 聞金珍 龍正學 楊雲貴
楊浩然 姚紹萍 姚紅佳 吳加妹 龍正蘭 王自優 姚廷仙 楊雲釗
楊浩博 李朝芬 賀盛永 楊興松 李 兵 王自雲 龍世文 郜路函
賀勝猛 李鳳明 李桂華 楊雲菊 李 敏 王自偉 龍 紅 楊 碟
王友珍 姚廷梅 楊興艷 劉正香 李 單 張定洪 龍 波 高正明
賀 盼 楊瓊英 賀 童 楊文燦 何良清 馬蘭瓊 楊啟仙 王忠仙
賀 輝 龍正昆 賀 航 楊 什 何康英 張浩永 李 昆 楊啟安
柏桂英 李建梅 龍正祥 李永忠 王李仙 張浩祥 付正瓊 韋樹瓊
張慶黃 張潘基 張榮會 肖連蘭 馬正舉 張潔雲 楊啟會 楊雲坤
曾 萍 張正洪 張恩洪 李代芳 何瓊英 高啟連 沈文仙 楊雲成
張浩超 張發雲 楊正蘭 李代菠 田紹成 巫韋繞 楊興躍 何紹瓊
張浩茹 高加瓊 張浩幫 李代喜 王國蘭 張德軍 楊化雪 楊 亞
張浩莎 李 文 張浩珍 馬學昆 田世波 張發清 孫中笑 白京桃
何淮清 張加祥 張浩澤 趙興會 田世永 張連英 馬加翠 陸從友
張會芬 何 芳 姚紹奎 馬 瑞 代興周 龍正芬 楊興猛 馬蘭芬
李鳳文 張詩雨 李鳳書 馬江昆 姚廷敏 李 松 楊興良 陸洪文
松學瓊 王國祥 朱舉蘭 沙順進 張紹洪 李 柯 楊 開 李建能
李貴喚 張發蘭 李鳳坤 馬中雪 熊趙芬 李 粉 楊忠化 楊正粉
王盛梅 王自順 李金得 馬中純 張浩文 楊啟剛 楊興江 馬華永
瓊珍 王自芳 楊紹仙 鄧會祥 高仕范 張桂芬盛萍 李鳳棍
何根碧 張浩能 李貴雲 張蘭瓊 張浩武 楊雲潤 楊 呂 李桂洪
王盛瓊 馬 艷 李貴蓮 鄧江平 張浩吉 楊雲順 楊國忠 李桂朋
王盛永 張德名 馬中能 楊啟能 張浩友 楊雲舟 張胡基 高樹英
王榮香 張德晶 王友蘭 馬張美 張忠洪 楊啟錄 牟洪芬 張浩學
王海倫 高世良 馬中雲 張紹基 李桂珍 李明香 張文祖 張朝明
代興壽 楊啟梅 馬澤廷 陳樹梅 張榮基 楊興豪 田友仙 李加仙
蘇洪會 關雲昆 馬澤宇 張雲洪 柏會美 何紹能 張艷基 張李香
關雲明 張洪英 馬澤元 張明洪 張 溪 蔣德禮 張艷玲 李自然
馬鳳蘭 張蘭基 韋樹祥 張玉洪 張凱洪 何康明 何紹兵 李自仙
關思連 馬蘭昆 馬鳳萍 楊啟壽 張環基 何 翠 何星月 龍正權
關思金 姚正德 韋雲攀 楊興蕊 楊啟英 何貴成 何興宇 李仕秀
關思明 林光亮 韋雲巧 楊興柳 張永洪 何貴建 張選基 楊啟文
張浩兵 伍洪玲 韋雲友 楊雲鵬 張景洪 姚正昆 何 芬 楊興祥
關師會 鄧江方 楊廷海 胡金秀 張曉吉 楊啟美 蘇正仙 楊興能
張耀元 沙永瓊 楊玉明 何紹祥 楊發昌 楊啟榮 張秋洪 楊啟達
張耀尹 代興春 李金友 何康發 何康華 姚廷興 張巧洪 刀加翠
陳天明貞竹 馬成萍 田桂英 楊艷麗 何紹文 張清洪 龍正韋
張功美 楊貴英 張發春 何紹剛 楊艷學 高廷榮 張發貴 高加麗
陳海勇 代國艷 溫六芸 何紹金 楊瑞東 何桂漫 王盛艷 龍 艷
楊興芳 代國亮 李 葉 陸洪娟 李興瓊 何桂超 張敏基 趙義仙
張石基 李鳳成 李 躍 陸洪艷 何春華 張玉仙 余啟香 張加洪
陳海潔 陳連金 馬自能 楊永仙 楊啟雲 鍾建文 張 婭 彭晶榮
張祖玉 李貴勇 王加仙 高立仙 李興衛 陳樹貴 鄧江波 張浩霖
張畫琪 李貴友 馬 曉 張應洪 張浩齊
參合率68.91%;享受低保10人(人員名單附後)
馬正舉 馬忠能 馬江坤 何紹坤 何良清 王美仙
張發春 張洪祥 姚紹奎 李金友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高末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縣三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 人,其中小學生86人,中學生45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62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7.8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道路基礎設施滯後,制約該村經濟發展;2、飲水困難,雖有水源,但無資金安裝自來水,全村均飲用井水;3、科技意識差,沒有經濟頭腦,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的農戶少;4、村民素質低,不回響黨的政策;5、沒有一個好的村小組班子領導村民發家致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動員民眾集資投勞,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解決道路交通問題,改善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經濟;2、解決民眾的飲水難問題;3、加大科技培訓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田塊引導農民種植大棚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4、發展養殖業,力爭戶均出欄肥豬5頭以上;5、配備一支好的村小組班子,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