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旅遊景區

長白山旅遊景區

長白山景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東南與朝鮮毗鄰,坐落於長白山北坡,距長白山34公里,距雙目峰中朝邊境65公里,區域面積52.42平方公里。 長白山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萬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景區是擁有“神山、聖水、奇林、仙果”等盛譽的旅遊勝地,也是滿族的發祥地,在清代有“聖地”之譽。

基本信息

概況

長白山旅遊景區長白山旅遊景區
長白山既神奇又壯美,有許多美妙動人的諸如"神女浴躬池"的傳說故事,其垂直自然景觀更為絢麗多姿,真乃"一日可歷四季景"。如今,冬遊長白山已不再是神話,一年四季都吸引海內外無數遊人前來攬勝。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長白山景區位於吉林省的東南部延邊市安圖縣二道白河鎮池北區,地圖上位於E127°42’55”至E128°16’48”,N41°41’49”至N42°51’18”。
長白山景區長白山景區

地形地貌

長白山景區處於東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的強烈褶皺帶。在兩億年至七千五百萬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經過多次地殼變遷活動,形成古老的岩層。中生代經歷上億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一系列山間盆地。到了新生代,變成了一片波狀起伏的具有殘丘散布的準平原。景區地貌為典型的火山地貌。隨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錐體三大部分構成。在廣闊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岩高原上是火山錐體——長白山主峰。玄武岩高原(又稱山麓傾斜高原)介於玄武岩台地和火山錐體之間,是比較明顯的傾斜地帶,地面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海拔約在1000—1800米之間,是陡峻的火山錐體向玄武岩台地的過渡地帶。

氣候特點

長白山景區屬於受季風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氣候的特點外,還有明顯的垂直氣候變化。總的特點是冬季漫長凜冽,夏季短暫溫涼,春季風大幹燥,秋季多霧涼爽。年均氣溫在-7℃至3℃之間,7月份平均氣溫不超過10℃。年降水量在700至1400毫米之間,6至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雲霧多,風力大,氣壓低,是長白山主峰氣候的主要特點。

自然資源

資源概況

長白山景區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綜合體,是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據統計,這裡生存著1800多種高等植物,棲息著50多種獸類,280多種鳥類,50種魚類以及1000多種昆蟲。
長白山景區長白山景區

動物資源

長白山景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有1225種,分屬於73目219科。其中,森林昆蟲害蟲6目48科387種;森林昆蟲天敵7目29科94種;圓口類1目1科3種;魚類2目4科8種,兩棲類2目6科13種,爬行類1目3科11種,鳥類18目48科277種;哺乳類6目19科58種;脊椎動物30目61科370種。在1225種野生動物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5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東北虎、金錢豹、梅花鹿、紫貂、黑鸛、金雕、白肩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豺、麝、黑熊、棕熊、水獺、猞猁、馬鹿、青羊(斑羚)、鶚、鳶、峰鷹、蒼鷹、雀鷹、花尾榛雞等。在這些動物中,藥用類15種,食用類14種,毛皮類2種,觀賞類1種。[6]

植物資源

長白山景區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已發現的有2277種,分屬73目246科。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種;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種。高等植物中有36種珍稀瀕危物種。其中,人參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刺人參、岩高蘭、對開蕨、山楂海棠、瓶爾小草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長白松、草叢蓉、平貝母、松毛翠、牛皮杜鵑、苞葉杜鵑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省一級保護植物有紅松、偃松、鑽天柳、東北紅豆杉、西伯利亞刺柏等。名貴藥用植物有人參、黨參、雲芝等。食用植物有山果類、野菜類、真菌類等。[7]

礦產資源

長白山景區複雜的地質條件,形成了豐富的礦藏。截至2000年底,吉林省有探明儲量的礦產增加到98種(全國為152種),長白山區有80種,這些礦種劃分為9個工業類別。一是能源礦產:煤、油頁岩、鈾;二是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鈦、釩;三是有色金屬礦產:銅、鉛、鈷、鎂、鎢;四是貴金屬礦產:金、銀;五是稀有礦產:稀土、磷釔礦、獨居石、鎵、鎘、硒、碲;六是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藍晶石、紅柱石、螢石、熔劑用灰岩、白雲岩;七是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硫(硫鐵礦、伴生硫)、電石用灰岩、砷、硼、磷;八是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壓電水晶、熔煉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九是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

九大名景

天池、乘槎河長白瀑布聚龍泉長白湖、地下森林、岳樺林景觀帶高山苔原景觀帶、黑風口。
天池
長白山旅遊景區
天池位於該風景區的中北部,傳說這裡曾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天池海拔在1980米左右,長約3.4公里,最寬處為1.5公里,最深處達105米。湖水清澈碧透,周圍雲杉茂密,背後是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湖光山色構成了天池迷人的高山景色。盛夏時分,天池附近卻很涼爽,是避暑佳地;到冬季,這裡又是良好的高山滑冰場。
天池一帶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觀,對於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質、地理工作者們,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游天池可從烏魯木齊乘汽車前往,上山時山路蜿蜒曲折,伴隨一條奔騰的溪流,這是來自天池的水,清澈的溪水衝擊岩石時激起雪白的浪花,使人感到一股清新氣息。
乘槎河
乘槎河又名天河,天池北測龍門峰與天豁峰之間缺口--閥門,為天池出水口,天池水由閥門溢出流經牛郎渡,形成近南北走向的河谷,全長1250米,是連線天池與長白瀑布的"白色紐帶",這就是乘槎河,目前世界上最短的一條河流。

長白湖

長白瀑布以下三公里河谷西側,有兩個圓形水池,稱小天池,又名長白湖、銀環湖、東湖。二池一南一北相隔200米左右。北側一個隱在幽靜的岳樺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圓形,面積5380平方米,水深10餘米,湖水碧綠。南側還有一圓形池與前者大小相差無幾,只是積水甚淺,僅幾米深,有時乾涸,露出黃色泥土。登高俯視,一個碧藍,一個赤黃,好似一對金銀杯,所以人們又稱小天池為對杯湖,別具景色。

長白山景區長白山景區

小天池水面如鏡,宛若綠海中的美玉。湖水終年不枯,碧藍平靜,周圍岳樺林密,百草叢生,峰巒倒映,恬靜幽雅,景色壯觀。近年來,遊人日漸增多。曲徑通幽,山光水色,群松與岳樺環抱,形成獨特的地貌景觀神奇秀麗、美不勝收,實在是個瀏覽的好去處。

黑風口

黑風口位於梁山虎頭峰之北,與二道白河峽谷、長白瀑布對峙。谷底至岸頂高差500米,猶如兩扇天然屏風。 就是聞名長白山的風蝕地貌景觀--黑風口。

這裡長年多風且多是大風。當山頂刮到五級風時,此處狂風呼嘯,飛砂走石,遊人們根本站不起來,只能匍匐著爬到風口。無風之日到此,仰望懸崖陡峭,飛瀑直下,俯視溫泉蒸騰、白河浪涌。 在風口又可以飽覽長白瀑布的全貌,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開發利用

地熱資源

長白山地熱資源開發勘察始於20世紀70年代,並於1973年在黃松浦地區附近打出一口溫泉井。20世紀90年代第六地質調查所通過採用遙感地質解釋、地熱地質填圖、地球化學、綜合物探、鑽探工程及水熱蝕變等較為先進的方法對長白山地熱資源進行了普查。通過全面的勘察,才較為系統的掌握了長白山地熱資源的分布情況。
長白山景區長白山景區

礦泉水資源

長白山火山活動異常頻繁和多次噴發,開成了大範圍的熔岩台地,特有的地質構造導致地下水形成了獨特的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長白山礦泉水儲量豐富,流量穩定。初步統計,已發現的礦泉點日湧水量達100多萬噸。在已通過省級或國家級鑑定的48處礦泉水水源地中,適合建設大型(年產10萬噸)礦泉水生產基地的水源就有13處、適合建設中型(年產5—10萬噸)礦泉水生產基地的水源有6處。適合建設小型(年產5萬噸以下)礦泉水生產基地的水源有29處。

歷史沿革

金朝的女真族,一直把長白山作為他們的發祥地,經常要對長白山頂禮膜拜,以求保佑其國運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顏雍剛剛登基不久,就於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冊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並命當時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懷英修撰《封長白山為靈應王冊文》,文中極力把長白山神化起來。皇帝又於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在長白山北建立靈應王神廟,命大臣持節備禮並帶著這份《冊文》前去祭奠。
金世宗皇帝於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冊封了源出於長白山之大江松花江(當時名為混同江),並命大臣寫了《封混同江神為應聖公冊文》,持節備禮前去祭奠。金世宗更加神化了長白山和松花江。
到了金章宗完顏璟時,於昌明四年(公元1193年)晉封長白山為“開天宏聖帝”,較之其父金世宗所封的王、公之爵位又高出一格,將其與天上的玉帝、地上的皇帝劃為同一級別,位列於金朝開國弘治的聖帝的位置上。
明朝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率部起兵,終於公元1644年率領八旗兵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因此清朝一直把長白山視為聖祖發祥之地,並將長白山尊為“長白山之神”。

文獻記載

長白山景區有語言和文字留傳下來的歷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在中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就有所記載,《山海經》將長白山稱之為不鹹山(即神仙山)。
在南北朝的其他書籍里(例如《魏書》《齊書》等),也常有“縱太山”、“縱白山”之稱出現。後來,又可在《唐書-東夷列傳》看到有關的記載:“漠河居肅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與高麗接。”
在《契丹國志》中有記載曰:“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里,禽獸皆白。”
在《金史》中記載曰:“女真地有長白山。”金代中期文人趙秉文(1159--1233,字周臣),著有長詩《長白山行》。
元代詩人王結(字儀伯,河北定興人),在其所著長詩《遼東高節婦》中,也描述了長白山。
清代的幾位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都親自來東北祭禮其祖先的發祥地,而且還寫了大量的詠贊和祭告長白山的詩文。康熙有《望祀長白山》的詩和《祭千長白文》(兩篇),乾隆有《祭告長白山文》五篇,嘉慶有《長白山告祭祝文》二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