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灘鎮[四川省富順縣]

長灘鎮[四川省富順縣]

長灘鎮位於富順縣東南,瀕臨沱江西岸,距縣城64公里,順江而下25公里直入長江,政府駐地長灘壩,交通幹線為省道207線,距瀘州28公里,距離隆(昌)納(溪)高速公路13公里,東與瀘縣海潮鄉隔江為界,南與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石寨鄉毗鄰,西與石道鄉、趙化鎮接壤,北與懷德鎮隔江相望。全鎮幅員面積2242公頃,其中,耕地1043.86公頃(田761.78公頃,土282.07公頃)。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至2005年底,全鎮總人口19110人(農業人口17655人,非農業人口1385人),總戶數5253戶(農業戶數4379戶,非農業戶數496戶)。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富順縣長灘鎮富順縣長灘鎮
長灘鎮位於富順縣東南,東與瀘縣海潮鄉隔江為界,西與石道鄉、趙化鎮接壤,北與懷德鎮隔江相望,南與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石寨鄉毗鄰,歷史上為貢重要的鹽業運輸的水碼頭之一,文化遺存豐富。

歷史沿革

該鎮以駐地得名。古稱義和鎮,後改名為長灘壩。清末置洪合鄉長灘團保;公元1912年 (民國元年),稱長灘團;1934年(民國23年),名長灘鄉;1951年,分置長灘、天馬鄉;1955年,並為長灘鄉;1958年,改鄉為社;1984年,改社為鄉;1995年,鄉鎮建制調整為長灘鎮;2001年,撤區並鎮後仍為長灘鎮。

自然資源

長灘鎮境內地勢平坦,年均氣溫18.2°C,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境內漁家壩是沱江流經富順縣形成的9大原之一;沱江河最大的中壩——長灘中壩,有豐富的沙石資源,總面積133.4公頃。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紅薯及蔬菜、花生、油菜籽、甘蔗等糧食經濟作物。特色經濟作物有龍眼、晚熟荔枝、柑橘、枇杷、筍竹。擁有經四川省農業廳檢測認定的無公害蔬菜基地260公頃,晚熟荔枝園33.35公頃,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安全中心檢測並授牌的無公害品牌蔬菜——茄子

文化遺存

富順縣長灘鎮富順縣長灘鎮

長灘鎮原登記有“慶恩書院”一處不可移動文物,但於1993年拆除。通過此次普查,新發現了東街帝主宮、西街南華宮、天后宮等12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帝主宮建於代,現存正殿整體保存基本完整,石礎石刻、撐弓木雕圖案豐富;天后宮建於清代,現存有戲樓、正殿、廂房,其戲樓為全木結構建築;五顯廟建於清乾隆十一年,現存前廳、中殿、後殿,其建築布局保存完整,單體重檐屋面及風火牆獨具特色;劉家祠建於清代,完整的保留了兩面風火牆,建築精美;長灘東街、西街建於清至民國,其格局保持川南民居建築特色,門窗、吊瓜及雕刻大多保留,在該縣已不多見。這批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自貢鹽業發展史、經濟文化發展、風土人情提供了有利的實物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