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化鎮

趙化鎮

趙化鎮隸屬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位於富順縣南部沱江下游,沿河岸修建,距縣城40公里,面積41.91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總人口3.92萬人。趙化鎮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先生的故鄉,也是自古以來自貢“東大道下川路”運鹽的重要驛站和水碼頭。趙化鎮先後被評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趙化鎮歷史悠久,建於宋、興於明、盛於清,古鎮區的“七街四巷”“九宮廟”“六碼頭”“九口十八灘”,街道幽靜深遠,民居眾鰲高翹,如詩如畫。趙化“六藝”——白酒釀造、竹編、桔桿畫、蠶繭絲綢、劃龍船、土漆堪稱一絕,端午賽龍舟,春節舞龍獅、龍燈等小鎮特色民俗文化異彩紛呈。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隋唐時期,此處為江陽縣地;

宋置趙化鎮屬瀘川縣;

明初,永樂年間(1403—1424)劃歸富順縣;正統九年(1444)設趙化巡檢司 ;

清置洪合鄉設趙化保;

民國元年稱趙化團;民國23年,改稱趙化鎮;

解放後,鄉村分屬鰲山、農林、郅農鄉; 1958年,鎮鄉合併設趙化公社; 1987年,趙化鄉並於趙化鎮;1995年,屏峰鄉並於趙化鎮。

地理位置

獲得榮譽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四川省富順縣趙化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經濟建設

趙化鑫城一角 趙化鑫城一角

趙化鎮自1996年被列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以來,編制了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詳規圖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規劃要求,通過招商引資,投資1390萬元,改造了過境公路,新建輪渡碼頭,新建5千瓦變壓器,擴建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飲用水工程、光纖閉路電視、天然氣等基礎設施,使全鎮村村社社通電話、汽車。投資800萬元,新建商住樓2萬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新建兩條24米寬大街,商住宅區樓4萬平方米,使集鎮面積由0.6平方公里擴大到1.15平方公里。

2003年,鎮黨委、政府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栽植優質筍竹6500畝,優質大行桑500畝,無公害蔬菜1000畝,優質荔枝、桂圓500畝,發展養殖特色村4個(主要是生豬、雞、鴨、白鵝、蠶、魚),發展沼氣特色村2個,鄉鎮企業、個私經濟篷勃發展,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轉移勞動力8000餘人,勞務收入3100萬元。

名勝古蹟

趙化鎮屬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遺蹟眾多。另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障東南”摩崖石刻題記、培村門廳“兩湖會館”、千年古廟——羅漢寺、曾家祠牌匾群,以及普安、鰲山等古寨遺址,龍王沱、石龍過江、雞冠山、瑤浩中壩、“牛腿子”、八甲山、屏風山、牛心山等自然景觀。2015年末,鎮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3處。

劉光第故居 包括劉光第舊居、故居、明月樓及劉光第墓地原址等4處,合併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光第舊居位於普安村4組,建築占地面積73.1平方米。該舊居為劉光第生前生活學習之地,為單檐懸山式建築,小青瓦屋面,穿斗式結構;通高5.6米,面闊3間,進深6.2米。明間門牆裙板、花窗裝飾。明月樓位於趙化場鎮桂香池街,修建於清代,建築面積141.67平方米。此屋屬劉光第少年時讀書私館,為一樓一底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結構。劉光笫故居位於場鎮西街22號,建於清光緒年間,占地面積89.5平方米。故居為劉光第幼年及少年居住地,為木結構,竹編牆體,小青瓦屋面,懸山式屋頂,穿斗式結構。保存部分窗格、閣樓、裙板,具有典型川南民居建築風格。劉光第墓原址位於普安村4組。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後,劉光第慷慨就義,靈柩運回家鄉,葬於此。1987年,遷葬縣城烈士陵園後,此地保留衣冠冡。墓地占地面積約18平方米,為土堆砌築,墓前立標誌牌2塊。

兩湖會館 位於趙化場鎮西街,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現僅存門廳、左右廂房及部分外牆,門廳上橫匾刻“兩湖會館”楷書大字。該建築門廳建造宏偉、精美,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價值,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障東南石刻 位於普安村石灰溪,鑿刻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石刻系南溪人包汝諧所書,橫排陰刻“保障東南”四個大字,右邊跋文小字,記述清鹹豐年間縣境地主團練鎮壓李永和、蘭朝鼎農民起義史實。因石灰溪在縣之東南方向,故題名“保障東南”,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頓邱世第當鋪 位於趙化社區,建於民國初期。整座院落呈正方形對稱修建,正門門洞上部泥塑橫匾題有“頓邱世第”行書四字,室內木花窗、裙板、撐弓雕刻精緻,當鋪布局規整,建造精美,獨居特色。是縣境現存唯一古當鋪,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