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剛竹

長沙剛竹

長沙剛竹種中文名:長沙剛竹種拉丁名:Phyllostachys verrucosa G. H. Ye et Z...國內分布:產湖南長沙。模式標本采自長沙,系栽培於湖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竹園,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長沙剛竹(P.verrucosa G.H.Yeet.Z.P.Wang)
【命名來源】:[Journ. Nanjing Univ. 3: 492.f.2-3. 1983]
【中國植物志】:9(1):257
【組中文名】:剛竹組
【組拉丁名】:Sect.Phyllostachys
【亞族中文名】:剛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約3米,粗約1.2厘米,幼竿密布紫色微點而使竿呈淡紫色,緊接節的上、下方其色尤深,節下方被白粉,老竿淡綠黃色;最長節間為16厘米;竿環強隆起,高於籜環;籜環最初有一圈白色長刺毛。籜鞘紙質,背面具極小斑點或近於無斑點,脈間密生疣基微刺毛因而粗糙,有時還混生長刺毛,尤以鞘頂部較密,基部明顯具一圈白色長刺毛;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狹而高,其高可達5毫米,暗紫色,先端拱形,中部強隆起,常呈齧蝕狀,生白色纖毛;籜片帶狀或狹披針形,外翻,淡紫黃色。竿分枝處常有第三枚細小分枝。末級小枝具2或3葉,無葉耳及鞘口繸毛;葉舌高1-1.5毫米,先端拱形,邊緣生極短的白色纖毛;葉片帶狀披針形,長7.5-9.5厘米,寬8-11毫米。兩面近於無毛,惟下表面基部於中脈兩側具長柔毛筍期4月。

本種提示

本種與石綠竹接近,唯籜環、籜鞘的基部和頂部、有時連同邊緣上部均具硬毛可以與之區別。

分布

湖南長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