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鏽地帶

鐵鏽地帶

鐵鏽地帶(Rust Belt)最初指的是美國東北部-五大湖附近,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現可泛指工業衰退的地區。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美國中西部因為水運便利、礦產豐富,因此成為了重工業中心。鋼鐵、玻璃、化工、伐木、採礦、鐵路等行業紛紛興起。匹茲堡、揚斯敦、密爾沃基、代頓、克利夫蘭、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恆、布法羅、辛辛那提等工業城市也一度相當發達。然而自從美國步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之後,這些地區的重工業紛紛衰敗。很多工廠被廢棄,而工廠里的機器漸漸布滿了鐵鏽,因此那裡被稱為了鐵鏽地帶,簡稱銹帶。

名詞解釋

鐵鏽地帶(Rust Belt)意思為某些工業衰退的地區。例如美國五大湖地區、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德國魯爾區、倫敦工業區等。

20世紀70年代,一些已開發國家曾經歷了老工業基地在經歷了重工業化時期的繁榮後走向衰落,大量工廠倒閉,到處是閒置的廠房和被遺棄的銹跡斑斑的設備,因此這些老工業基地如俄羅斯的烏拉爾山、美國的俄亥俄州被形象地統稱為“鐵鏽地帶”。

從時間上看,美國在1950年、英國在1955年、日本在1975年、德國在1980年先後完成了工業化目標,開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就出現了“老工業地區問題”(即“老工業基地”問題),如美國中西部“鐵鏽地帶”地區、德國魯爾區、法國洛林地區和日本北九州地區等。

衰退原因

生產結構單一,主要集中於煤炭 鋼鐵 電力 機械 化工。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及新能源的廣泛套用。

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的衝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短缺等。

如何振興基地

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發展服務業和第三產業 ,加強對外貿易交流 ,加強快速運輸——物流業,發展新興產業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