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仔山古墓群

鐵仔山古墓群

鐵仔山古墓群,位於深圳寶安區西鄉街道臣田鐵仔山公園南坡,緊靠107國道。鐵仔山古墓群被稱為國內規模最大、橫跨歷史朝代最多、埋葬最為密集的古代墓葬群。

簡介

鐵仔山古墓群鐵仔山古墓群
鐵仔山古墓群隱藏在寶安區西鄉街道鬧市中一處小山頭下。該古墓群是國內規模最大、橫跨朝代最多、埋葬最為密集的古代墓葬群,曾被列入2000年全國重大考古發現。鐵仔山古墓的年代跨度為東晉至清代,歷經約1700年。

發掘歷史

鐵仔山古墓群鐵仔山古墓群
鐵仔山的出土發掘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考古專家們將古墓區分為A、B、C三區,最初只發掘A、B兩區,發掘面積2300多平方米,開出探方17個,探溝50條,發現東晉至明清時期的古墓248座,其中有東晉墓5座,南朝墓36座,宋墓4座,明清墓203座。出土器物400餘件,大部分為陶瓷,還有部分銅器、鐵器和玉器。

1983年,深圳市文物考古人員曾先後在鐵仔山南坡山腳下發掘出漢至明清時期的各類古墓130座,特別是發現了“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的東漢墓,出土了東漢人頭印紋裝和銅鏡等一批重要文物。

2000年,第二次搶救性發掘清理了自東晉至明、清時代的墓葬248座,其中東晉至南朝墓葬60餘座。2004年,考古隊查明,古墓群分布範圍為5個區,占地27000平方米,據此,擬定27000平方米為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為40000平方米。

特點

鐵仔山大規模古墓群令人震撼,層層疊疊的古墓從山腰延伸到山腳,墓磚堆砌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平砌、豎砌、斜砌,拱形、方形,有的墓磚上還有細密的花紋,更有一塊墓磚上印著一隻掌印,數個墓穴中還躺著古人的骸骨。這裡大部分有價值的文物都已運走,保存在深圳市博物館。已經開挖的部分有的立起了圍牆,上面有塑膠板覆蓋,並有相應的排水設施,24小時都有人看守和值班,可以參觀。

文物保護

鐵仔山古墓群鐵仔山古墓群
2000年3月,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寶安區文化局召開文物保護與利用專家論證會,會上專家認為,鐵仔山古墓葬群的特點是規模宏大、數量眾多、密集、歷史延續時間跨度大,墓葬形制多樣,內涵豐富,是深圳歷史的疊壓,特別是東晉紀年墓葬的發現,可確證深圳城市歷史,具有重大意義。
然而,由於資金限制,2000年後,有關部門僅在遺址上修建了簡易的臨時性鐵皮保護棚。早前曾發生過因鐵皮生鏽而漏雨,最多時漏雨處達170處,許多角鐵支架受到重壓變形。現場守墓人說,經過更新維護並暢通排水溝渠,夯實墓坑土質,已經能防止雨水對墓群的毀壞。

2013年4月,“鐵仔山古墓群民俗博物館”已經正式立項,並被列入“十二五”寶安區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按計畫將在2015年前建成。根據該方案,博物館投資總額為900萬元,占地3500平方米。除了資金,土地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古墓的進一步保護。因古墓群事實上位於飼料廠內,2000年寶安區文物管理部門曾提出搬遷“華寶飼料廠”建設博物館的建議,但因種種原因未被採納。該飼料廠正在準備搬至惠州,土地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