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京劇團

鎮江京劇團

1955年5月在鎮江登記,同年9月批准為鎮江市京劇團,集體所有制。 1951年10月起,在省內縣城集鎮流動演出。 1957年在南京演出現代劇《白毛女》。

沿革

京劇藝人史雲庭集流散藝人,於1951年7月組成鎮江市群勵京劇團。 1955年5月在鎮江登記,同年9月批准為鎮江市京劇團,集體所有制。

演出演出
1959年底,改為地方國營劇團。 1960年夏,鎮江市京劇團與溧陽京劇團、揚中京劇團合併,改名鎮江專區京劇團,有演職員工230人,分一、二兩團演出。 1962年下半年,專區京劇團精簡大部分人員後,又改為鎮江市京劇團,為集體所有制,共70人。 1969年底,部分演員下放農村勞動。 1971年市京劇團又改為鎮江地區京劇團,包括地區文藝學校學員在內,共180人。 1983年復名鎮江市京劇團。1985年底,計有演職員92人。

演出劇目與會演

建國初期,群勵京劇團曾配合荀慧生尚小雲等劇團演出於解放劇場。
1951年10月起,在省內縣城集鎮流動演出。1955年5月登記後,陸續吸收譽為“江南名醜”的曹四庚和文武老生趙萬鵬,花旦洪雲艷、陸正梅、任秋雲,鬚生袁漢雲,武生蓋世春、錢松濤等,陣容整齊,演出質量提高。
1957年在南京演出現代劇《白毛女》。1959年創作演出《打乾隆》,並參加省戲曲會演。1965年3月創作劇目《牧羊人》、《戰沅江》、《考新娘》等,參加江蘇省京劇現代戲會演。1966年2月演出大型現代劇《焦裕祿》,連演200餘場。“文化大革命”期間,陸續演出《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1978年恢復演出《逼上梁山》、《十五貫》、《梁紅玉》等傳統戲。1984年下半年後,觀眾日少,很少演出,戲劇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