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銅佛像

在佛教東進的旅程中,十六國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從此開始,“佛教征服中國”的腳步加快了。

簡介

鎏金銅佛像
此像用青銅鑄造,高39.7厘米,表面鎏金,鑄造於十六國後趙太祖石虎建武四年(338年),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佛座為四足方座,佛像高肉髻,寬額,雙手作禪定印,著通肩大衣,衣褶自身體中心線向左右對稱的雕出。雕法樸素,衣紋形式化。

詳細介紹

金銅佛造像在東漢末年始見於記載,在佛教初傳期多被稱為金人。它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起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在南北朝唐代日漸繁盛。現存早期金銅佛像極少,後趙的這件金銅佛像是中國有明確紀年的最早佛像。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但初期只被視作神仙道術的一種,流行不廣。西晉以後,社會動盪,人民生活痛苦,為佛教信仰的傳播提供了的寬廣的民間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鮮卑少數民族入主中國北方,它們的文化傳統與來源於西域的佛教更易於相互認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國時期得以迅速生長,並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這一時期出現了中國的最早一批高僧,他們得到了胡族統治者的大力扶持。西域僧人佛圖澄被後趙石虎尊為“大和尚”,他不僅宣講佛教,還參與軍政機要;佛圖澄的弟子道安前秦苻堅迎至長安,領眾數千人,他制定了僧團法規儀式,為以後漢族地區的寺院制度奠定了基礎;5世紀初,龜茲僧人鳩摩羅什來到長安,在後秦君主姚興的扶持下主持譯經,他不僅系統譯出了大量大乘空宗佛典,還培養出僧肇竺道生等一代建設中國佛教的優秀學者。十六國還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輝煌時代,莫高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等早期石窟寺開鑿於這一時代,現存佛教造像也始見於此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