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離勃

鍾離勃

鍾離勃,齊國即墨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的重要人物。

小說《再扶漢室》人物

鍾離勃,字興父,博州刺史東郭雩部下第一員大將,齊國即墨人。人物出場為小說第31、33、34、38回。

人物介紹

鍾離勃的重要履歷(共分為3個階段):神都武會小說《再扶漢室》第31回:大治七年中秋神都武會,鍾離勃作為諸侯博州刺史東郭雩鎮將參加了爭奪先鋒大印的比試,當平江人胥門信連著斬殺了三員大將:梁常、東關鴻、劉達之後,擅自出場大戰胥門信,後由於廣陵李封出馬解勸,就與胥門信握手言和,將先鋒大印讓給了李封。輕取齊國大治九年秋,鍾離勃跟隨博州刺史東郭雩以南皮令諸葛周為謀主,襲殺青州守將梁任,興兵取歷下。干擾了太傅張明叔征討烏鵲澤的行動,張明叔聽從韓倉的離間計,書寫了《致東郭雩書》:鍾離勃力逾項王,公威信不及宋義,勃豈能久居公下,恐安陽之禍將及公身,公尚不為備?明叔願為力贊之!這封書信導致了鍾離勃與東郭雩的火併。
鍾離勃殺了東郭雩之後,攻取了歷下殺死大將王獻,取得齊國七十二城池,東極大海,西止歷下,北威齊晉,南當蒙岱。歷下斷義(第五次歷下之戰)但是當大烈王朝東征時,由於奸臣厲德的挑撥離間,使得李封與鍾離勃在金蘭亭會盟的時候,厲德乘機襲取歷下,使年輕氣盛的李封誤會是主帥簡至光所為,而誤殺簡至光父子、出走塞外,走上了與大烈王朝對抗的道路。而鍾離勃最終也只得離開齊國,投奔吳郡。

人物分析

鍾離勃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性的結局,鍾離勃的兩次重大的事件都與鍾離勃的多疑的性格和過於強勢的脾氣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第一次由於輕信張明叔的一封離間書信,殺了原本關係融洽的東郭雩,第二次由於輕信厲德的拙劣的偷襲歷下的主謀就是摯友李封,導致與李封的徹底決裂。鍾離勃人物形象就是《再扶漢室》作者成剛所描寫人物內心的一種較為典型性的濃縮。

相關文章節選

博州刺史東郭雩見狀,撫須笑曰:“信若為吾將,何愛金帛哉?”此言不禁激起一人,不循將令,拍馬直取胥門信,信緩轡場中,猛見一將風卷而來,橫槍喝曰:“吾已累勝,報名再戰。”對曰:“即墨鍾離勃,來取汝頭。”二強相併,一戰百合,人馬皆汗。鍾離勃索性棄了衣甲,筋突體黑,觀者大嘩。
勃槍刺來,信就勢扣之,勃亦握信槍,各執一端,較力墜馬。勃友邯鄲由,信友周會搶出助戰。李封騰起一股英雄氣,有意結交。縱馬上前,橫開二傑,二傑問曰:“汝乃何人?“封曰:“某廣陵李封也。”二傑齊曰:“莫非大志如鶴者?”封曰:“然也。”二傑曰:“久聞李郎才德蓋世,合當讓印也。”信、勃並轡而回,相視大笑,頓成至交,再不為仇。[小說《再扶漢室》第31回 神都武會]

明叔退至定陶,怒曰:“博州小兒壞我大事,吾必有報之。”韓倉笑曰:“東郭雩是一鹿,鍾離勃乃一虎。鹿安能御虎?我有一計,可促其內亂。”明叔大喜,依計而行。東郭雩得了青州,忽接明叔之書。書曰:“鍾離勃力逾項王,公威信不及宋義,勃豈能久居公下,恐安陽之禍將及公身。公尚不為備?明叔願為力贊之。”左右謂曰:“勃威勢凌人,不如斬之。”雩曰:“此乃離間計,安能聽其謬詞。”或密告勃。勃大怒曰:“東郭匹夫安敢圖我?”遂拔劍逕入帥帳,喚出雩,不由分說,一劍刺死,盡殺其家。邯鄲由嘆曰:“東郭使君不曾害公,公卻憑一紙而殺之,大誤矣。今青州孤危,早取歷下,極海而有。”……
鍾離勃亦頗悔,遂從之。親統大軍疾至歷下。大將毌丘獻固守不出。勃曰:“歷下城高池深,極難攻拔,何計可取?”邯鄲由指雪曰;“明公破城,只在今夜。”勃大喜,乘雪至城下叫曰:“青州已破,歷下難保。爾等速降,可免一死,如敢擋我,城破盡誅。”獻據城大罵曰:“汝誘殺大將,擅攻名城,吾豈降賊?”勃怒,馬躍雪地,揮鞭大罵。忽獻軍發箭,夾雪而下,勃冠中一箭,詐墜馬下。獻大笑。勃軍將士堆雪擲戲,獻不以為意。左右諫曰:“若勃軍壘雪築台,深以為患矣。”獻大笑曰:“孺子戲雪,安能為也。待至天明,明叔來援,我出應之。縱孫吳復出,安能當之?”獻下城安睡,守軍盡懈。勃令增兵擔雪夯築,一夜高台立就,勃軍登上雪台,攀城直入,殺散守兵,奪了歷下。獻始覺,大哭曰:“我嘗笑袁尚敗棄冀州,今事及我,萬悔何回。不聽智士之言,取死宜矣。”閉關飲鴆而死。鍾離勃輕取齊國七十餘城,簡拔名士。東極大海、西止歷下、北威燕趙、南當蒙岱。逼盟熹王展皋於境上。勃自立為齊王,以諸葛周為相,邯鄲由為將,窺視泰山,獨霸東藩。(小說《再扶漢室》第33~34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