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代勝

鍾代勝

鍾代勝,男,土家族,湖北利川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聯合黨委書記。

基本信息

鍾代勝

鍾代勝同志 鍾代勝同志

中文名:鍾代勝

別名:草地哥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土家

出生地: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鄉朝陽村

鍾代勝 鍾代勝

出生日期:1954年1月7日鍾代勝同志在歐洲訪問。

個人履歷

197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0年至1972年,擔任空軍第二十三修理工廠雷達儀器修理技師

1971年2月至1971年12月擔任空軍第二十三修理工廠洪洞農場代理指導員

1971年12月至1972年6月擔任空軍第二十三修理工廠政治處幹部

1972年6月至1974年2月擔任空軍第二十三修理工廠政治處政治幹事

1974年2月至1980年6月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政治部 政治幹事

1980年6月至1983年4月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機關黨委辦公室負責人

1983年4月至1987年1月擔任空軍工程兵第十總隊第四施工大隊政治處主任(副團職)

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擔任空軍第三空防工程處第三施工大隊政治教導員(副團職)

1988年10月被授予空軍中校軍銜

1989年7月至1993年8月擔任空軍大興綜合倉庫政治委員(正團職)

1991年9月被授予(晉升為)空軍上校軍銜

1992年12月至1994年6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保衛局辦公室負責人

1994年6月至1996年7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保衛局辦公室主任

1996年7月至1996年10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幹部

1996年10月至1996年11月擔任陝西省丹鳳縣人民政府幹部

1996年11月至2012年掛任院扶貧點——陝西省丹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局(廳)級幹部

2000年3至2001年6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會常務副主席

2001年6至2004年6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幹部工作副副局長

2004年6至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正廳級)

2008年10至2011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民族文學研究所聯合黨委書記

2011年底起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機關黨委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會常務副主席

社會評價

鍾代勝的扶貧情懷

1996年10月,鍾代勝被派駐丹鳳縣掛職開展扶貧工作。10多年來,200多個項目的立項申請、工程總結和驗收報告,無一不是他親手草擬的;10多年來,他內引外聯,在丹鳳修建希望國小29所,使萬餘名學生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資助千餘名兒童重返校園;10年來,中國社科院給丹鳳爭取投資近億元的253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他親自組織實施的就有193個。10多年來的扶貧情結,演繹了一段血濃於水的佳話——

“五一”前夕,在丹鳳掛職扶貧的鐘代勝陪同社科院原副院長汝信等領導又一次來到丹鳳縣了解貧困女童的上學情況。這次老院長夫婦當場給西小捐款兩萬元,用於校園基礎設施建設。“鍾縣長和社科院領導來了。”這訊息像長了翅膀,一下子在丹鳳縣城傳了開來。

鍾代勝出生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鄉朝陽村一個土家族農民家庭,中師畢業後於1968年從家鄉應徵入伍,憑著他好學吃苦、忠心獻身國防事業的精神,在北京軍區空軍某部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上校團政委。1993年,他轉業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擔任院工會副主席、老幹部工作局副局長、歐洲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等職務。1996年10月,他憑著對山區農民民眾的深厚感情,主動要求到社科院對口聯繫的陝南老區丹鳳縣掛職扶貧。10年來,他不遺餘力地推廣社科院引進的孟加拉扶貧模式,使“小額信貸扶貧到戶模式”從陝西走向全國;千方百計爭取扶貧項目,使社科院引進、籌集的扶貧資金達到9800多萬元,實施扶貧項目253個,為丹鳳縣的扶貧工作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

他深入最貧困的鄉村,親自查找貧困的根源,足跡踏遍了全縣21個鄉鎮和100多個貧困村

1996年10月,鍾代勝同志受命駐丹鳳縣掛職副縣長專抓聯縣扶貧工作。到丹鳳的第二天他就開始下鄉調研,翻山越嶺、進村入戶,首次調研就接連跑了兩個月,僅調查筆記就記錄了厚厚5本,使他對丹鳳縣貧困狀況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在原大峪鄉豐地溝村,他了解到這裡是當年李先念帶兵打仗的根據地,至今卻因為貧困竟沒有一個大學生,姑娘長大了一個個往外跑,村上的光棍漢就有139個,許多農戶黑屋舊瓦破牆皮,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暗下決心:“一定要使老區民眾生活變個樣。”不到一年時間,他的足跡踏遍了全縣21個鄉鎮和100多個貧困村,撰寫各類調查報告52篇,起草扶貧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14份,組織製作反貧困電視專題片在社科院宣傳播放。

社科院駐丹鳳縣扶貧團司機胡進志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他送鍾代勝到大峪鄉庵嶺村下鄉,由於路窄坡陡,吉普車衝出路沿被架在石崖上,車頭懸空,差點出了事故。後來在民眾的幫助下才把車拖出來。前村的民眾勸鍾縣長不要去後面這個村了,但他堅持步行到村上,村支書驚訝地拉著他的手:“鍾縣長,你是土地承包到戶後來俺們村的第一位縣長。”

樸實的作風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愛戴,丹鳳的幹部民眾紛紛要求鍾代勝副縣長能留下來。按照社科院的安排,聯縣扶貧幹部扶貧滿一兩年就可以走了,可鍾代勝一留就“超期服役”了10年。

他協助引入參與式扶貧新機制,三年多時間丹鳳縣有17000多戶、69000多人越過了溫飽線

丹鳳縣屬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縣內基礎條件差,貧困面大。1996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時,國家扶貧主要採取扶體帶戶的辦法。但在丹鳳這樣的貧困地區,能夠承擔帶戶任務的扶貧實體太少。絕大多數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除土地、山林外,不具備帶動扶持貧困戶的條件。在充分了解了丹鳳縣情後,鍾代勝把自己摸索新機制的想法與社科院農村所的同志進行了溝通,他們決定借鑑孟加拉小額信貸扶貧模式,結合丹鳳實際進行扶貧社試點。

1996年冬,社科院邀請的一批扶貧專家、學者住進丹鳳縣政府招待所,他們辦起了孟加拉小額信貸培訓班,百餘名貧困戶婦女接受了這種非洲國家的扶貧模式培訓。很快,在丹鳳縣的毛里崗、大峪、資峪等貧困鄉村開始有了一種新的扶貧方式。從1996年到1999年,丹鳳縣共組建扶貧社26個、中心1088個、小組4925個,投放扶貧資金2295萬元,扶持貧困戶25589戶101620人發展種養業、各類小型加工業和商貿、飲食服務業,實現了由點到面的新突破,開創了扶貧工作新路子,使全縣貧困戶、貧困人口由1995年的23583戶95706人降為1999年底的6151戶、26572人,為2000年全縣越過貧困線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這種“丹鳳模式”的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形式,被國家扶貧辦在全國13個省市推廣。

他治窮先治愚,新建的一座座希望國小,點燃了反貧困的一把把火炬

在扶貧調查中鍾代勝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文盲的致貧率是高中畢業生的10倍,而國小文化程度的人致貧率是大學畢業生的15倍。他常講,貧困地區貧困的根源在於農民文化素質低下,告別貧困的希望和出路在教育。

原大峪鄉鐵廟村國小是木架支的舊廟房,他和鄉黨委書記實地察看後,返回縣城馬上寫了一份報告傳真社科院黨組。在院秘書長郭永才的牽線下,引來安達信諮詢公司的資助。他和鐵廟村支書一道選址、背磚送料,從紮根、打底梁到砌壘搪抹,全過程監督管理。

一年後,一座紅檐白牆、結構新穎、裝修漂亮的安達信希望國小點綴在大山深處,像一團火焰給寂靜落後的山村增添了活力。

一次他路過保定村,當看到小學生抬水吃、師生無宿舍灶房、用磚坯支鍋做飯時,就聯繫保倉塑膠管廠先給學校安上自來水。隨後爭得香港崇正總會的支持,給師生蓋起教學樓、灶房、宿舍,並請陝西客家人聯誼會到校考察,給學校投資7000元建起圖書室,他又從北京給學校送來山葉電子琴、彩電、籃球等教學用品。去年,他利用“五一”節再次來到崇正希望國小,又欣然為該校解決教學設備資金1萬元。

1998年夏,丹鳳縣連遭4次特大水災,7個鄉鎮遭受重災。災後第二天,剛從武漢出差連夜返回的鐘代勝,逆著齊腰深的河水到災區查看受災情況。洪水掃過的山溝,一點路的痕跡都沒有,他艱難地過河涉水,翻山爬坡,腿上被劃出一道道口子。從桃花鋪翻山時不小心滑倒,從山上滾了幾丈遠,幸虧被一棵大樹擋住才沒有掉下懸崖。他強忍傷痛,硬是走完了受災最重的村組,看完了受災的學校。當他把丹鳳的災情及時傳真到社科院時,引起了全院的關注,時任社科院院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同志專門聽取了丹鳳救災工作的匯報,社科院上下很快籌集了50多萬元救災資金撥給丹鳳縣。隨後,他又用兩個星期的時間跑完全縣31所受災學校,進行分類排隊,將社科院投放的援助資金及時安排到受災學校,親自指揮搶修,保證了全縣各學校秋季正常開學。

為修復雙槽鄉何家店國小,整整一冬,他和民眾一塊抬石擔沙砌堤,民眾被他的真誠所感動,大年三十都奮戰在工地上。這一年鍾代勝臘月二十六日離開丹鳳,正月初三又出現在何家店學校的工地上。幾經奮戰終將何家店國小建停當。如今,何家店國小成為該村的一道景觀,民眾逢人便說:“這學校漂亮,是社科院鍾縣長幫我們建的啊!”

他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實施開發式扶貧,10年來,在爭取投資近億元的253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他親自組織實施的就有193個

丹鳳扶貧最缺的是項目和資金。他通過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親自撰寫並向日本駐華大使館、美國滋根基金會等機構報送項目建設書和立項申請。爭取日本駐華大使館公使宮本雄二率團來丹鳳實地考察並簽署了無償援助協定。10年來,200多個項目的立項申請、工程總結和驗收報告無一不是他親手草擬的。

白陽關鄉、大峪鄉、雙槽鄉和涌峪鄉一些村組的飲水條件差,鍾代勝跑遍溝溝岔岔,和村組幹部一同翻山越嶺找水源。籌集安排42萬元扶貧資金,修建飲水工程104處,使這4個鄉的23個村、5738戶19937人吃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同時調劑安排25.8萬元,為大峪等鄉的7個村修建了7條38公里鄉村公路。

為了改變山區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解決貧困村缺醫少藥和“看病難”問題,他主持在丹鳳建起2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和11個村衛生所。負責完成了社科院捐資創辦的“丹鳳縣鄉村醫生培訓中心”和“丹鳳縣扶貧實用技術培訓中心”,組織由北京8名專家組成的專家醫療隊深入丹鳳縣貧困鄉村義診,為全縣的129名醫生義務授課。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丹鳳縣80%左右的鄉村幹部認識鍾縣長,民眾心裡永遠記著一個可親可敬的名字

作為祖祖輩輩務農的土家族人,鍾代勝自小養成了一種務實克儉的作風。下派掛職到任後,前三年他每年在丹鳳扶貧都超過300天。丹鳳的幹部民眾都知道社科院來的鐘縣長,80%左右的鄉村幹部認識鍾縣長,貧困村的民眾常常念叨,說鍾縣長是他們的親人呀!

1999年後,鍾代勝同志擔任廳局級領導,職務變了,肩上擔子更重了。院裡的工作忙,但縣上的扶貧工作絲毫沒有放鬆。到2000年,鍾代勝的扶貧掛職任務就已屆滿。可這多年來,他始終牽掛著扶貧項目,惦記著貧困民眾,常常擠時間來丹鳳查看扶貧項目進度情況。凡“五一”、“十一”、春節前後這些法定假日,別人都在休息,他卻總在丹鳳的貧困村與老百姓一同度過。

難怪2000年縣處級幹部開展“三講”活動時,丹鳳縣級各套班子都收到基層同樣一條建議:希望每一位縣級幹部都做鍾縣長那樣的幹部。

去年丹鳳縣遭受“10·2”特大洪澇災害後,他聞訊當即開展籌資、集資活動,及時將社科院籌集的6萬元資金送到丹鳳縣教育部門手中,有力地支援了災後重建。並組織社科院系統的黨辦主任來丹鳳進行扶貧調研,為豪豐製衣公司捐贈了近萬冊圖書。

他悄悄地來,悄悄地走,貧困戶的民眾見過他,鄉上幹部見過他,但縣裡的領導往往不知道他來的音信。

鍾代勝,一位中直機關的廳級幹部,他的工作多次受到各級組織和領導同志的表揚。1997年7月在丹鳳縣被評為縣級黨員領導幹部唯一的優秀黨員,1998年5月獲丹鳳縣“關心教育工作貢獻突出獎”,1999年10月榮獲全國“扶貧貢獻獎”榮譽稱號。他十年的扶貧歷程,點燃了反貧困的火炬,給我們留下了寫不完的動人故事。

(原載《恩施拓荒人》、《中國扶貧》、陝西電視台、土家文化網等媒體)

論文著述

■做好黨建工作——

要在“經常性”上下功夫 在“先進性”上見成效

2004年6月至今,我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黨委書記和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所聯合黨委書記。回顧這些年來幾個單位黨建工作的實踐,我感受較深的一點就是:做好黨建工作,要在“經常性”上下功夫,在“先進性”上見成效。就是要緊緊抓住黨的先進性建設這條主線,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和建黨學說,認真貫徹執行我們黨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方針原則,切實落實中央有關制度和規定,使黨建工作做到“經常性”,以此把黨的先進性建設落到實處,在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上見到成效。

一、堅持抓好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

在2005年我院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 “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黨委繼續抓好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工作。為保證做到“經常性”,我們根據院黨組關於“六有”的要求精神,堅持“三落實”。

(一)、落實學習教育內容。凡是上級規定和安排的學習教育內容,都不打折扣地完成;同時,緊密聯繫本單位黨員,幹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自行安排一些學習教育內容。先後集中精力,組織黨員,幹部學習黨章,《江澤民文選》,2005年“5.19”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進行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6次進行反腐倡廉及黨紀法規教育和警示教育,根據中央2008年6月13日會議精神,抓好奧運,抗震救災期間政治安全教育。按照院黨組統一部署和要求,開展了“學黨章,知榮辱,明使命,為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多做貢獻”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主題黨日活動;抓好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一系列會議精神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根據中央2008年9月19日會議精神,集中精力,時間,人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除此以外,還認真抓好中央和院有關檔案,會議(如一年一度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紀委全體會議和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及院工作會議和反腐倡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的傳達學習;抓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學習教育;針對研究所外事活動多和黨員,幹部出國考察訪問多的情況,多次組織學習中央和院有關規定,認真進行黨的紀律教育,革命氣節教育和黨員幹部出國出境管理教育;抓好各類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

(二)、落實學習教育措施。主要是:一有計畫安排。年初將學習教育納入黨委全年工作計畫之中;因特殊情況在年初未能列入學習教育內容的,也隨時作出安排,抓好落實。二有考勤登記。每次學習教育,參加人員都要“簽字劃押”,以保證人員和時間的落實;並作為依據之一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的內容。三有學習教育筆記本,並要求參加學習教育的人員認真做好筆記。四有學習教育活動。除開會,上課和培訓外,還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研,考察等學習教育活動。四有督查制度。

(三)、落實學習教育效果。主要是通過改進學習教育方法來達到這一目的。如,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奮鬥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組織黨員,幹部赴革命聖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和抗日革命根據地焦莊戶參觀學習;為增強"青春獻祖國"活動的效果,組織青年黨員,青年科研人員和共青團員及青年民眾赴河南林州,湯陰參觀紅旗渠和岳飛廟;在離退休幹部開展“祖國在我心中”活動中,我們還組織他們緬懷方誌敏等革命先烈,到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地域廣闊,經濟社會發展較快而被稱為“京西重鎮”的北京門頭溝齋堂鎮參觀遊覽;在組織學習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同志在2007年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及開展黨章,黨的基本知識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活動中,在通讀,研讀原文原著和集體學習討論的基礎上,還先後4次進行學習教育知識競賽,以促進消化,加深理解,增強學習教育效果。

二、堅持做好黨員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

我們認為,做好社科院研究所的黨建工作,主要是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理論方向和學術方向,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但是,大量的,普遍性的工作,是要認認真真地做好黨員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把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落實到基層黨建工作之中,調動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使廣大黨員,幹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黨的事業和工作上。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主要採取以下3種方法開展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後,黨委把開展談心活動作為一項制度規定下來,並列入黨委年度工作計畫之中。黨委,紀委班子成員要與全所黨員,幹部和民眾談心,黨支部書記,委員和黨員室主任,副主任要與本支部,本室黨員,幹部和民眾談心,本支部黨員之間,黨員與民眾之間要互相談心。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了這一規定。通過談心交心,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做好化解矛盾,化解情緒的工作,做好團結穩定的工作。

(二)、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一是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武器,多做鼓舞人心的工作。及時表揚好人好事,調動積極因素。二是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特殊優勢",多做溫暖人心的工作。黨委,支部“一班人”和處室黨員領導幹部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黨的溫暖送到民眾之中。一方面,更加注意把大家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注意發揮非權力性影響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做好思想工作。如,幹部,職工生病住院,領導幹部要親自到醫院看望慰問。這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確能起到溫暖人心的作用。三是發揮工青婦組織的作用,多做一些深得人心的工作。如,每年都要組織送溫暖和春節聯歡活動;為困難和獻血的黨員,民眾捐款等。

(三)、做細做實個別黨員和個別人員的思想工作。在這些“個別人”當中,有對組織持有不信任情緒的,有對領導存有不滿情緒的,有對工作抱有消極情緒的。對此,都本著積極的態度,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過細工作,不斷溝通思想,理順情緒,增進理解和感情。把他們引導到做好本職工作,有利於研究所建設上來。

三、堅持做到落實黨建工作制度“常態化”

中央和上級關於黨建工作的規章制度很多。我們認為,要把這些制度,規定和要求落到實處,一要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二要做到落實制度“常態化”。有了這兩條,就能變被動落實為主動落實,變應付落實為認真落實。由於有這種認識和好的工作狀態,因此,這些年來對黨建工作有關規章制度落實得是比較好的。

(一)、在加強黨委建設上,執行“四項制度”。1.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所長負責制。做到書記,所長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夠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堅持重大問題和重大決策由黨委會集體討論決定,防止個人說了算;按照所黨委提出的“加強學習,增強團結,保持廉潔,求真務實”的“十六字標準”,努力搞好黨委自身建設,增強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2.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黨委工作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各項規章制度比較健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比較完善;黨委會和民主生活會都堅持得較好;黨員領導幹部自覺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堅持對支部的聯繫制度。3.堅持理論學習制度。重視抓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的落實,加強領導和指導工作;黨委成員採取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與全所黨員,幹部學習相結合,與其他政治學習教育相結合的方法,比較好地完成了學習內容;班子領導成員帶頭學習,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注意寫心得體會,主要領導同志的學習體會文章還在《院報》和《社科黨建》上發表。4。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小組;先後3次進行工作職責和主要任務分解;注意採取措施,抓好責任制的落實,進行了自查自糾工作;黨員領導幹部認真進行述職述紀述廉,主動申報個人重大事項,帶頭遵守和維護黨的政治紀律,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深入推進所務公開,擴大黨務公開;按照中央"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講話精神,不斷加強作風,學風建設。

(二)、在加強黨支部建設上,落實“三個堅持”。1.堅持會議制度。支委會,支部大會都能按照要求召開。2.堅持抓支部骨幹培訓工作。先後3次培訓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按照院《基層黨支部工作條例》和《黨支部工作手冊》,抓了支部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支部骨幹的綜合素質和做好支部工作的能力。3.堅持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每年能夠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和組織黨員開展4至5次活動。

(三)、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上,抓好 “兩個落實”。1.抓黨課教育制度的落實。採取上黨課,聽報告,走出去參觀學習,開展黨建理論和黨的基本知識競賽等形式進行黨課教育,不斷增強黨員的黨的觀念,黨性修養和黨員意識。2.抓黨員日常管理制度的落實。通過點滴抓起,使每個黨員“三知道三做到”。即知道自己編在哪個支部,做到自覺參加組織生活,不斷增強組織觀念;知道交納黨費有關規定,做到按時,足額交納黨費;知道自己是有組織管理,有紀律約束的人員,做到經常,及時地向組織匯報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況。

這些年來,我們抓黨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所黨委起到了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較好地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絕大多數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較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