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崖溝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公路”,地處太行山腹地的錫崖溝,錫崖溝自古以來,因周圍地勢險要,幾乎與外界沒有交通,溝里人自給自足,自生自滅。進入20世紀六十年代後,溝里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一乾就是30年,終於在懸崖峭壁上硬鑿出一條“之”字形“掛壁”公路,創造了人間奇蹟,成為罕見的人文景觀。

基本信息

簡介

錫崖溝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公路” ,地處太行山腹地的錫崖溝,是三晉大地上一個非常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卻又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小山村。40多年前,全村歷經數代的不屈不撓的鑿路壯舉,使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山村,如今卻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區。

說起錫崖溝就不能不提村里人用30年時間開鑿的“掛壁公路”。錫崖溝位於陵川縣境最東端,晉豫兩省交界處,全村200多戶人家散居在面積為11.5平方公里的山溝里。這裡群峰環列,溝壑萬丈,世世代代的溝里人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大山里繁衍生息,每日在懸崖峭壁上爬行,不知有多少人為此喪生,多少農副產品被拋棄。

建設背景

錫崖溝掛壁公路錫崖溝掛壁公路建設

錫崖溝村,它由十七個自然村組成,200多戶人家,800多口人。他們的祖先是古代戰亂和災荒年代逃進山里來的。這裡,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懸崖絕壁。千百年來,他們過著自生自滅的原始人一樣的生活,在溝里開荒、種地、植樹、放牧、砍柴,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解放後,他們也嚮往新生活,但閉塞的生存環境,讓他們無法擺脫困境,大批的水果爛掉了,大量的藥材漚了糞,燒了火。成群的豬羊趕不出山,人們生了急病,抬到半路就咽了氣,山外的姑娘不往裡嫁,除了換親,只有打光棍。1962年,一位縣委副書記來這裡下鄉,騎著馬走到崖頭找不到下山的路,把馬也嚇死了。回去以後,給錫崖溝撥了三千元錢,讓他們修路。從此,他們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修路里程。

第一次在懸崖上摳出一條小道,只能膽大的人走,他們試圖趕豬出山,結果趕了27條豬走了一里多就摔死了13頭。

第二次,他們又換了一個方向修路,修到半途,無法前進,反而引得山上的狼進了村,被稱為“狼道”。

第三次修路,他們想鑿一個洞鑽出去,結果打了一百米,碴也不好出,煙也無法排,交通局技術員說“以你錫崖溝的條件,80年打不通,5代人不受益”,結果這個洞變成了“羊窯”。

三起三落,錫崖溝人二十年的奮鬥與探索、是希望與失望的心靈煎熬,是汗水和著心血的揮灑與搏殺.三次築路的失敗,錫崖溝人並沒有甘心,更沒有死心。改革開放的春風又一次點燃了錫崖溝人走出大山的希望。1982年1月1日,黨支部又一次舉起了築路的旗幟。他們請來工程師,制定了“依山就勢,順崖鑿洞,天窗排渣,螺施上升”的大膽創新的築路方案。為了籌集資金,他們捧出了準備娶媳婦的積蓄,獻出了當年過門的嫁妝,捐上了備下的棺材,變賣了菲薄的財產。村委會賣掉了集體的樹木、牛羊、飼養室、連幾間辦公室也作了貸款的抵押。他們決心作一次破釜沉舟、決死一戰。他們組成了黨員攻堅隊,青年突擊隊,光棍決死隊,婦女支前隊,全村男女老少都撲在了修路上。

人文景觀

走進錫崖掛壁公路走進錫崖掛壁公路

錫崖溝更多地被人用“景區”所替代。驅車行駛在蒼勁狂野的險峰峻岭之中,曠古雄壯的大峽谷,安謐清幽的田園風光難以遮擋錫崖溝人在絕壁上“摳出”的這條掛壁路的風采。掛壁公路隧道內壁上的岩石犬牙交錯,當年人工開鑿的痕跡明顯。隧道側面約每隔十來米就有一個開鑿在崖壁上的四五平方米的天窗。膽大的遊客小心翼翼地走到天窗邊探出頭去,下面就是萬丈懸崖,讓人眩暈。

交通路線

王莽嶺→東廟華村→掛壁公路→錫崖溝村→青峰巍(老爺頂)→掛壁公路→河南榆樹坪村(自然村)→回龍村→上八里鎮

榮譽

錫崖溝掛壁公路於2009年7月榮登《中國路譜》典型農村公路榜首,2010年9月入選新中國60大地標,2011年6月入選山西三晉十大新發現。錫崖溝掛壁公路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精神內涵,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不可複製性,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遺產和人類創造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