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山鎮清真寺

錦山鎮清真寺

錦山清真寺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那時,錫伯河無堤壩,光緒年間發洪水,把清真寺沖毀。有個回民白秀才,曾教喀喇沁王習漢文,死在北京,遺體被王爺用馱轎運回,葬於錦山。後來他家老太太回了山東,就把他們的住宅作為拿“乜帖”(行好事)獻給錦山回民,就是現今的清真寺。

基本信息

清真寺簡介

錦山鎮清真寺位於喀喇沁旗錦山鎮老街東頭,占地約五畝。
錦山清真寺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那時,錫伯河無堤壩,光緒年間發洪水,把清真寺沖毀。有個回民白秀才,曾教喀喇沁王習漢文,死在北京,遺體被王爺用馱轎運回,葬於錦山。後來他家老太太回了山東,就把他們的住宅作為拿“乜帖”(行好事)獻給錦山回民,就是現今的清真寺。

清真寺布局

錦山清真寺為兩層院。外院有門洞、大門,四周土築大牆。二門市四層台階,正面懸掛一塊“萬華朝真”藍地金字長匾。二門以內,四門斗房子,青磚青瓦,土木磚石結構。正面是三間大殿,滾龍脊,脊中間有風磨銅頂。銅頂座下,有一圓鏡,鏡兩邊是兩條龍,名曰“二龍戲珠”。大殿前修有抱廈,橫樑上畫著熱河八大景。東西橫樑上各懸兩塊長匾,刻寫著歷年維修清真寺捐獻的糧款數目和人名。
大殿東西各有三間廂房。東廂房是阿念經講經的講堂,有《古蘭經》卷,並懸掛著一九五二年中央訪問團贈送的綠色錦旗,錦旗山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