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花清真寺

烏蘭花清真寺

烏蘭花清真寺,因建於烏蘭花鎮而的名。民國15年(1926年),在烏蘭花北街建起了一座40平方米的土木結構清真寺。後因回族人口逐漸增多,寺院不能滿足信教民眾的正常活動。在王魁真阿訇任職時,於民國24年(1935年),在北街買了一塊空地,建起了一座規模較大的土木結構清真寺。其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並有5間土房和獨立小院,整個院落占地約3000平方米,成為全旗伊斯蘭教的主要活動場所。自建寺至2004年共經歷了13 位阿訇。

基本信息

簡介

烏蘭花清真寺烏蘭花清真寺
烏蘭花清真寺,因建於烏蘭花鎮而的名。民國15年(1926年),在烏蘭花北街建起了一座40平方米的土木結構清真寺。後因回族人口逐漸增多,寺院不能滿足信教民眾的正常活動。在王魁真阿訇任職時,於民國24年(1935年),在北街買了一塊空地,建起了一座規模較大的土木結構清真寺。其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並有5間土房和獨立小院,整個院落占地約3000平方米,成為全旗伊斯蘭教的主要活動場所。從解放後到“文化大革命”前,境內回族信教民眾發展到758人。“文化大革命”期間,伊斯蘭教活動停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伊斯蘭教活動也逐漸恢復。自建寺至2004年共經歷了13位阿訇

歷史沿革

烏蘭花鎮景色烏蘭花鎮景色
烏蘭花清真寺,由於年久失修,到1990年時瀕臨倒塌,旗內外廣大穆斯林自籌1萬餘元,按來原來的樣式和規模對清真寺進行了翻修。1990年10月20日,旗內外1000余名穆斯林舉行了竣工典禮。

建築風格  

新建的阿拉伯式禮拜殿堂,青磚砌牆,青瓦蓋頂,殿內外雕梁畫柱,古色古香。內外匾幅都用阿拉伯文書寫。寺院有殿堂6間,還有兩間澡房供鎮內穆斯林沐浴。整個建築環境幽靜、莊嚴肅穆,顯示出了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