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辦學模式: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成人教育三位一體,學歷教育、崗前培訓、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相結合。 2003年秋季開設的職業學歷教育專業:計算機及套用、電子技術套用、旅遊、 由於重視素質教育,該校的校風、教風、學風良好,整個學校秩序井然,生機一片。

校訓:自強、有為
校風:嚴謹、求實、勤奮、進取
教風:敬業、精業、創業、樂業
辦學指導思想:抓基礎、創特色、爭一流、作貢獻
辦學模式: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成人教育三位一體,學歷教育、崗前培訓、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相結合。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各類中級技術人才
2003年秋季開設的職業學歷教育專業:計算機及套用、電子技術套用、旅遊、 飯店服務與管理、工業與民用建築、市場行銷。
學制:全日制學歷教育、半工半讀制短期培訓。準備推行學歷教育彈性學制 學分制
雲貴高原的東部,山川秀美,物寶天華,清清亮亮的清水江一路歡歌奔向洞庭湖,貴州省錦屏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坐落在清水江畔,在清水江、小江、亮江三江交匯的擁有21萬人口的錦屏縣的縣城。那裡環境清潔、空氣清新,是教書育人的理想場所。該校校本部占地7426平方米,建築面積10437平方米,擁有142738平方米的林果實驗實習示範場。錦屏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始建於1984年6月,前身為錦屏縣職業技術學校,1986年11月與錦屏縣教師進修學校合併,名為錦屏縣職業學校,1992年7月更名為錦屏縣高級職業中學,1994年6月升格為錦屏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00年7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為貴州省省級重點職業學校,成為 九 五 期間湘黔邊陲快速崛起的職業技術人才的搖籃。
該校自創辦以來,堅持 改革、發展、服務、效益 的辦學方針;堅持以 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各類中級技術人才 為培養目標;堅持 抓基礎、創特色、爭一流、作貢獻 的辦學指導思想。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設定市場化,辦學形式靈活化,人才培養商品化。十多年來開設了森林、果樹、牧果、庭園經濟、園藝、工民用建築、體育師資、中師、醫士、電工、機電、電子技術套用、服裝設計與製作、現代文秘、計算機及套用、旅遊等十多個專業。創建十多年來,為縣域和省內外企事業機關單位及廠家培養了4000多名技術人才。他們有的在州縣人民政府工作,有的在教育系統耕耘,有的在電力系統、郵政電信系統、公檢法部門就業,有的在他鄉拼搏,有的自立門戶、開店經營,有的回鄉致富,在不同的崗位上體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如黔東南州人民政府駐貴陽辦事處辦公室幹事趙夢玲、電信部門技術員龍瑞芬、深圳某公司總台辦秘書龍桂江、縣機關單位文字處理能手楊美蓉、龍琴,果樹狀元吳才淵、科技村長楊秀潮、獸醫能手胡劍、興農精英楊通敏、綠色企業管理幹部姜於亮、機電技術標兵楊關、致富行家龍慶林、電工巧匠林世本、食用菌能手楊再森、體育骨幹教師王振偉、裝飾公司副總經理龍憲濤 。1998年的《貴州教育報》曾經刊登過《為經濟騰飛插上金翅膀》,文中報導了該校7名優秀畢業生的優秀事跡。1998年貴州省高等職業教育啟動後,該校鼓勵學生高考,為高等職業院校輸送了128名優秀學生。
該校不斷探索職教的辦學規律,緊跟時代發展,與時俱進,採取靈活的辦學形式, 九 五 期間主要採取自辦與聯辦相結合的形式,用上掛橫聯下輻射的方式上掛黔東南州水電學校、州技校、州電大、州四一八衛校,橫聯縣教育局、縣林業局,下輻射各敦寨鎮萬畝果場等開辦有關專業。近兩年主要自辦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幹專業如計算機套用、電子技術套用的基礎上,啟動了普通高中教育,還上掛省州電大啟動了成人學歷教育,搶抓國家重點建設工程 三板溪水電站的機遇橫聯縣旅遊局開辦了旅遊專業,橫聯縣農牧局、縣果業公司進行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義務進行農村實用技術教育。在近幾年因高校擴招、高中擴招、外出打工熱等的衝擊下而保持樂觀的生源,現在該校有學歷教育在校生600人,15個教學班級,計算機及套用、電子技術套用、會計學、旅遊等專業。除了進行學歷教育外,該校還進行計算機套用、縫紉電車、電焊等短期培訓,進行綠色證書、果樹栽培和管理、沼氣的綜合利用、食用菌栽培、優質蔬菜栽培、稻田養魚等農村實用技術推廣,進行家電義務維修、科技諮詢活動等,年培訓近千人次。
一分辛勞一分收穫,學校的升位,學校辦學社會效益的逐年提高,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重視和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頑強拼搏的領導班子,離不開奮鬥不息的全體師生員工。幾年來學校加強了內部管理,學校先後採用了目標責任制管理方案、 四制 一目標管理方案,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黨政工青學生會齊抓共管,各個崗位職責明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管理科學化、規範化。
該校重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極力投資於師資的培訓培養,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具有創新精神、能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的複合型教師隊伍,經常送教師到省內外(如:貴陽、湖南、深圳、上海等)培訓,並制定製度,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提高學歷,提高知識技能水平,緊跟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時代。該校現有教職工31人,專任教師24人,本科6人,專科18人,另聘請優秀的兼職教師6人。隊伍雖不寵大,但精焊能幹,大部分是三師、雙師型人才,能上課堂,能指導操作實訓,可謂文武雙全。
無米之炊,巧婦也難做。無設備,技能怎能提高?該校決定改變教學僅靠 一張黑板一張嘴、三尺講台幾支粉筆 的狀態,狠抓基礎設施設備建設。1998年以來,學校極力多渠道籌積資金,並爭取國家國債項目資金及省州縣的大力支持,投資320餘萬元,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拔地而起,新增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建設了水泥球場,添置了辦公設備,焊制了學生鐵架床,徹底改變了已往破落簡陋的校容校貌,成了赤溪坪一道亮麗的景色。還添置了100萬餘元的目前最先進的數字語音成套設備、投影機、實物投影展台、PC可程式、電子電工技能考核台、變頻空調、單片機等教學設備,組建和改建了3個計算機室、電子技能實訓室、電工實驗實訓室、技能考核室、電教室、語音室、生化實驗室等十三個實驗實訓室,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實訓,為培養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給教學的改革 更加貼近社會與市場接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此基礎上,該校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根據社會發展和需要以及專業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基礎重新定製專業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畫,改成模組式教學,大大增強實訓學時,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大大增強,效果大大提高,教學的成功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顯著增強,1999 2001年有200多位學生經過國家第四十九技能鑑定站的考核,獲得了電工、計算機套用等中級技能等級證書。該校畢業生普受歡迎,經常有北京、深圳、浙江以及縣內的用人單位到該校預錄用學生,高考升學率也逐年提高,近兩年名列省州前茅,根據政策2000年開始推薦優秀畢業生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該校不僅強化技能訓練,注重教學質量,而且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師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為人處世教育和行為規範教育等。開設思想政治課、職業道德課、公共關係課,聘請司法局領導到校上法制教育課,開展寓教於樂的各項活動,如間周樂、節日文藝晚會、專題演講、體育競賽、技能競賽 校內外的有益活動既教育了學生,又豐富了校園生活,還陶冶了情操。由於重視素質教育,該校的校風、教風、學風良好,整個學校秩序井然,生機一片。2003年4月3日的《貴州日報》就此作了《錦屏職校:農村科技人才的搖籃》的報導。學校管理得好,辦學效益的提高,讓該校贏得了榮譽。1998年被評為錦屏縣 校園管理先進單位 ;1999年被評為錦屏縣 平安文明學校 和 社會治安模範單位 、 文明單位 ;2003年3月被評為貴州省黔東南州 文明單位 。
該校已經成為錦屏縣鄉土人才培訓基地,成為省州電大教學點,成為貴州師範大學凱里學院函授站,1998年該校就經貴州省人事勞動廳批准為錦屏縣國家公務員計算機套用培訓基地,2000年經黔東南州教育局批准為錦屏縣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計算機)教育培訓基地,2002年成為錦屏縣教育幹部培訓基地。目前,該校已形成了集 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成人大專教育 於一體, 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 相結合的辦學格局,成為了錦屏縣的一所綜合學校。她正在為推廣農村實用技術、為公民的終身教育、為培養鄉土人才而努力。
該校的改革和發展已逐步取得社會的認可,近幾年來先後有黎平、天柱、三穗、鎮遠、施秉、台江、丹寨、雷山等職校領導以及縣教育局領導帶隊到該校考察,共謀職業教育發展大計。該校校長在1998年以來年年在全州、全省職教與成教會上作了辦學經驗及成效的典型發言。
回顧過去,履歷艱難,展望未來,充滿希望。該校領導遵循十六大提出的 發展要有新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的要求,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拓寬視野,拓展思路,制定學校 十 五 規劃,描繪學校發展藍圖,提出新的奮鬥目標: 進一步明確辦學方向,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術人才的辦學原則,實現 六個 轉變,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擴大學校規模,實現產教一體化,質量一流化,爭創國家級重點職校,為實現小康社會培養一批批鄉土人才 。沐浴著黨的 十六大 和全國第四次職教會的東風乘風破浪,西部邊遠農村的職業教育又一個春天就要到來,他們的藍天將會更加寬廣、更加遼闊,無數的理想與希望正象凌空的雄鷹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展翅飛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