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訥仁

錢訥仁

錢訥仁為原農工黨中央主席季方夫人,是新四軍的一名醫生。“訥仁”是季方為她題的“號”,大概取意“仁而不言”,瑞芳參加革命後即一直以“訥仁”為名。

簡介

錢訥仁錢訥仁
,原名錢瑞芳,1901年農曆十一月初九誕生於江蘇省海門縣三陽鎮。早年不滿包辦婚姻,力圖求學自立。在兄嫂的支持下,通過勤工儉學,就讀於上海同德醫學院婦孺產科系。1928年畢業後,在滬、浙、蘇行醫,初時抱獨身主義,與季方經十年戀愛始結為伉儷。“訥仁”是季方為她題的“號”,大概取意“仁而不言”,瑞芳參加革命後即一直以“訥仁”為名。
1938年,季方在“武抗”做情報和對國民黨雜牌部隊的工作,以錢訥仁在上海靜安寺愚園路開設的婦兒產科診所作掩護。
黃橋決戰後,季方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地黨政委員會指導員的名義,在江蘇省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地區召集國民黨黨政軍聯席會議,1940年10月成立了實際由共產黨領導的蘇四區抗日游擊指揮部。那時錢訥仁以服務於社會謀求自立,可以說既不懂馬克思主義,也不知道共產黨,只因伉儷情深,應季方召,到江蘇如東掘港蘇四區游擊指揮部任軍醫處主任。她有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正義感,抱有堅定的人道主義,立即投入到“救死扶傷”的行列中去。
新四軍的優秀幹部給錢訥仁以深刻的影響———陶勇的勇敢、劉先勝的沉著、陳同生的熱情、梅嘉生的真誠。向明政委由於曾遭敵人嚴刑拷打,身體很差,是錢訥仁的老病號,但他生活簡樸,深入民眾,拖著病體與日寇周旋,鎮壓漢奸特務,保護老百姓安全,有著百折不撓的精神!
錢訥仁是攜才兩歲多的獨生女到游擊指揮部的。1940年12月底,頑軍徐承德乘新四軍三縱西調海安軍部警備之際,襲擊、圍攻掘港指揮部。當時孩子正患肺炎,錢訥仁和負責指揮部財務的哥哥錢聿修將錢藏在孩子的襁褓中,躲在老百姓家中。敵人搜查中多次揭開被子,錢訥仁沉著地說小孩得了傷寒,經費因而得以保全。
1941年3月,陶勇率軍進擊董伯翔部,1941年秋石港戰鬥征討徐承德部,錢訥仁均隨軍救護;1941年4月,敵機盤旋轟炸掘港司令部,錢訥仁正在診病,立即到街上搶救受傷人員。在槍林彈雨的火線上,在狂轟亂炸的炮火中,錢訥仁雖初次參加戰鬥,卻毫不畏懼,捨生忘死地搶救傷員和老百姓,具有豐富的救護經驗。
1942年1月2日,在南通五總店丁家鄉蘇中四分區專員公署,由向明和鍾民介紹,錢訥仁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火線搶救傷員勇敢,熱心為老鄉治病,民眾關係非常好,工作極端認真負責兼且能勞動”,本應半年的候補期減短,提前3個月轉正。
1941年秋敵偽二次“掃蕩”後,環境更加兇險,蘇四區專員動搖離去,季方兼任專員。1942年掘港淪陷。季方部代號江海大隊,化整為零,經常與他一起行動的不過一連人,流動性極大,很少在一個地方連續住兩夜,但堅持游擊戰爭,並尋機拔除敵人據點,如三陽鎮據點便曾三築三拔。錢訥仁攜帶幼女,夜裡隨同行軍游擊,白天診治傷病員、為老鄉看病,還介紹侄女錢雪君加入游擊隊。1943年敵偽實行梳篦式清鄉,我軍厲行精兵簡政,向明同志因病“打埋伏”時即由錢雪君護理。
1943年夏秋間,錢訥仁隨季方到安徽淮南黃花塘新四軍軍部學習,並任華中局總門診部醫務主任、軍直屬大隊部門診所主任;1944年5月返江蘇寶應射陽區油坊頭,任蘇中行政公署衛生處主任。環境比較安定,工作更為繁重。
錢訥仁所學專業是婦孺產科,對戰爭中許多女同志患婦女病,尤其害怕結婚生育,感同身受。戰亂中她教孕婦危急時如何自救,鬼子“掃蕩”時,王本英等同志就是躲在磨房中自己接生的。安定下來她就寫文章、開講座、辦班,普及婦幼衛生保健及節育常識。她對幹部、戰士、老百姓一視同仁,不知救治了多少難產婦與重症患兒,使他們轉危為安。
戰爭使錢訥仁成為全科醫生。在軍部時,飼養員蔡國成神智昏迷,四肢痙攣,目光呈恐怖狀,但體溫不高,頸項不硬,錢訥仁診斷絕非腦膜炎,懷疑是中毒,醫院也確認中毒,但所中何毒,因無既往症,本人現又昏迷,無從研究,第五天蔡國成就病逝了。錢訥仁因無力挽救他的生命很傷心!她苦苦思索,分析蔡國成患的可能是狂犬病。那時哪來狂犬疫苗!錢訥仁便研究提取咬人的狗血血清來醫治被咬患者。
根據地科班出身的醫生奇缺,錢訥仁經常忙得夜以繼日。有時門診量多達200人次。患瘧疾的很多,不到夏天就開始流行。在軍部發現天花時,錢訥仁率隊跑到各單位種牛痘,汗流浹背,一天完成200多人的接種。無論多忙多累,凡有急症,無論白天夜裡,錢訥仁邁動著一雙“解放腳”,隨叫隨到。積勞成疾,屢犯美尼爾氏症。
1945年日寇投降後,蘇中人民代表團赴延安參加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錢訥仁獨自承擔該團的醫療保健工作。途中因“重慶談判”,華中局電命返回,約“雙十協定”前後抵清江市。往返數百里,歷時兩個月,錢訥仁勝利完成任務。
1945年10月至1946年9月在江蘇淮陰(清江市),任蘇皖邊區政府衛生處醫務科長,兼清江市大眾醫院副院長。1946年6月下旬,清江附近村莊霍亂流行非常嚴重。錢訥仁率3名醫生竭盡全力救治患者,搶救垂危者268人,輕症千餘人。
1946年11月,蘇皖邊區的非戰鬥人員按照上級指示終於勝利北撤到山東臨沂。黃河大隊決定將醫務人員分為4個小組,疏散在沂水荊山區和夏蔚區及馬家崖。錢訥仁等4人為中心小組,負責傷病員和產婦,駐馬家崖。1947年1月,蔣介石開始對山東重點進攻,山東解放軍決定把口袋敞開,誘敵深入,關起門來打狗。2月,駐紮在馬家崖一帶的黃河大隊向冀南作突圍性轉移,錢訥仁負責“產婦隊”暨重傷病員。途中60多名孕婦生了30多個孩子,走了近兩個月方抵冀南故城響溝村,孕產婦母嬰和傷病員均保平安,黃河大隊首長多次在大會上予以表揚。
在響溝,開始進行土改。一個農會主席搬進了地主的上房,地主搬到僱農原住的牲口棚,懷恨在心,拿菜刀往主席頭上砍了好多刀!附近的雇貧農聞聲趕來,當場砍死兇手。農會主席也被砍得血肉模糊,大伙兒將分得的麵粉糊在他頭上止血,抬到醫務所時已全成紅色的了!當時什麼止血治傷的藥物器械都沒有,怎么辦?錢訥仁只得叫孩子小便給他喝,從大姑娘頭上拔下長發,用繡花針給他縫上……他的生命真頑強,居然活了過來!
1947年10月,錢訥仁調華東解放軍官教導總團,任衛生處醫務主任。錢訥仁自覺執行黨的政策,對俘虜一視同仁,精心救治護理,使他們深受感動,加快了立場的轉變。1948年華東軍區授予錢訥仁“南丁格爾”稱號。
全國解放後,錢訥仁被評為特等模範、優秀工作者;由於耳疾不能聽診,1955年後轉到幼教崗位工作,又被評為優秀教養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65年1月,組織勸告她離職休養。離職後,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季方的生活,使中年時病弱的季方終得健康高壽。她哺育孫輩,支持兒女工作,關懷幫助身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及其親屬。她在街道與民眾親如一家,辦紅醫站為大家看病,關心教育青少年,維護社會治安,培養發展積極分子入黨,享有很高的威信,1995年1月去世,終年9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