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駝悲》

馬客:騎馬遊樂的人。 ”曰:“言人物之盛也。 ”顏師古注曰:“落魄,失業無次也。

作者

李賀

詩詞正文

落魄三月罷,尋花去東家。
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橋南多馬客,北山饒古人。
客飲杯中酒,駝悲千萬春。
生世莫徒勞,風吹盤上燭。
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

注釋

銅駝:據陸機《洛陽記》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言人物之盛也。

落魄:失意的樣子。

尋花:出遊觀花。

東家:東面鄰家。

洛岸:洛水岸邊。

橋南:遊樂的地方。

馬客:騎馬遊樂的人。

北山: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市。漢魏以來,王孫貴族的墓葬地多在於此。後來指墓地。

風吹句:比喻人生短暫、無常。

笑:指花開。

詩詞鑑賞

銅駝,陸機《洛陽記》載:“銅駝街有漢鑄銅駝二枚,在宮之南四會道。頭高九尺,頭似羊,頸似馬,有肉鞍。夾道相對。”王琪注引俗語云:“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也。”落魄,《漢書·酈食其傳》:“酈食其家貧,落魄無衣食。”應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惡貌。”顏師古注曰:“落魄,失業無次也。”上引四句一段,三段一十二句五言古詩,乃李賀前一年秋冬被禍失業落魄而歸昌谷故里三個月後,即當第二年開春,重遊洛陽“尋花去東家”時所作。詩中,籍個人升沉,體察世態炎涼,且以感物感時為體己的詩人李賀,特別以“銅駝悲”為塑造、為象徵,來詠人物之衰、盛世盛時不在,以為世人處世處事之警策也。

詩中第一段四句所記,乃詩人以落魄者的身份與心情即為悲劇主角亦為精神主觀,一方面企圖籍赴洛陽牡丹花會賞花送春以為傷痛不平之聊慰,另一方面再籍“悲銅駝”為感時思物,並擬人體己作《銅駝悲》以為鬱悶心情之排遣,合而旨在可籍相應符號個涵歷史意蘊地形象展示來收達觀人生、達觀自然、達觀歷史、超越自我之效也。姚文燮注曰:“落魄尋花,無聊情緒,作曲送春,時去不復,致來銅駝之悲也。”是說不免有曲解詩人所懷的“悲劇情結”,及其相應的“感傷主義”,在藝術審美上所深層具有積極性的精神本質,其實絕不可能出於“無聊心情”之嫌。或者換言之,詩人屆時所以特別能以漢鑄銅駝為藝術觀照與塑造對象,但籍“悲銅駝”再作《銅駝悲》,好拿自己的主觀精神來把本來無生命、無感情、無精神的古物銅駝,當做時代更迭之鑑證,一併擬人賦予它之形象與符號以相應的意義。

詩中第二段四句,詩人稟其獨有的人生苦短之感與歷史蒼涼之慨,先拿橋南紫陌驊騮驕騁繁華之地,與北邙前賢亡靈歸葬陵墓蒿荒之地為對照,復拿四會道街之畔貴客正豪飲高會,與所立銅駝因閱歷已多而不勝變遷之感為景致觀照,以作承轉,共同來射人生生與死之短暫,並射歷史繁榮與衰敗之輪迴,好發人為之深思深醒也。

詩中第三段四句,合而來說人生在世,生命的脆弱無助,命運的多踹多難,誠然一如燭光臨風,隨時有可能或因燈油熬盡而自行熄滅,或因風而被猛然吹滅,但是人生自我設計、自我奮鬥、自我實現的要義,卻總是應在要以“生世莫徒勞”為志向,但為認識真理與堅持真理,一併引堅韌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養為不離。離此者,必不能真正體驗個涵在“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這一不失“悲觀主義”精神色彩之詩句中,自被大理想、大失望、大破滅、大悲哀、大寂寞所嚼爛了的詩心,及其悲劇人生的積極精神意義。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