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砂槐

銀砂槐

銀砂槐,落葉灌木,為中國新記錄。分布於新疆伊犁,生於砂地、沙丘或鹽漬化砂地。前蘇聯也有分布。優良固沙植物。小灌木。國家2極保護植物。為頻臨滅絕的植物。1977年從霍城引進野生苗、種子。1980年定植。

基本信息

概述

銀砂槐銀砂槐幼苗
銀砂槐 Ammodendron bifolium(Pall)Yakovl。

被子植物豆科 Leguminosae 是中國珍稀頻危植物。落葉灌木,高0.5-1.8m。枝、葉被銀白色短柔毛。複葉,小葉僅2枚,對生,頂生小葉退化為銳刺。總狀花序頂生,花冠淡紫色。莢果扁平,長圓狀披針形。 分布於新疆伊犁,生於砂地、沙丘或鹽漬化砂地。前蘇聯也有分布。優良固沙植物。

得名

銀沙槐,產於新疆霍城沙地,一米來高的灌木,可以固沙。因生在沙區鹽漬化沙地、枝條上有銀白色的毛而得名。銀沙槐葉小,兩兩對生於針刺狀的葉軸上。蝶形花淡紫色。小小的豆角帶著翅膀,常常只有一粒種子。

形態特徵

銀砂槐銀砂槐圖片
灌木,高50-150厘米,被銀白色毛。老枝淡褐色,小枝灰白色。托葉針刺狀,長1-2.5毫米,硬化,宿存,有時脫落;葉軸長1-3厘米,稱端針刺狀,硬化,宿存;小葉1對,生於葉軸中部,矩圓狀倒卵形,長14-25毫米,寬5-8毫米,先端銳尖,有小刺尖,基部漸窄,兩面被伏生絹毛。頂生或側生總狀花序卵形;花梗長4-8(10)毫米;萼筒長約3毫米,被白色毛,齒三角狀,與筒近等長;花冠淡紫色,長5-7毫米,旗瓣近圓形,長5-6毫米,翼瓣矩圓狀倒卵形,長6-7毫米,龍骨瓣頂端結合。莢果矩圓狀,長12-18毫米,寬4-6毫米,邊緣有翅,無毛。種子常1粒。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境及分布

生於沙地、沙丘、有時生於鹽漬化沙地。

產於新疆霍城沙地。天山也有分布。

相關材料

銀砂槐銀砂槐枝葉
拉丁學名:Ammodendron Fisch ex DC.
英文名:Ammodendron
簡介:落葉有刺灌木。偶數羽狀複葉,小葉1-2對,對生,全緣,無小托葉;葉軸先端刺狀,有托葉。總狀花序;萼鐘形,具5齒;花冠紫紅色;雄蕊兩體。莢果扁平,不裂。 7種,分布於中亞西亞

槐屬

銀砂槐銀砂槐屬植物
最常見的槐樹要數國槐刺槐,除此之外,還有銀沙槐和紫穗槐。它們都是適應性強,較能耐旱的樹種,同屬於豆科蝶形亞科,有不同色彩的蝶形花和不同形狀的豆莢。

槐生在華夏大地,是名副其實的“國槐”。它的栽培歷史悠久,《爾雅》上已有記載。周朝時植三槐於朝廷,為三公之位。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詩云:薄暮宅門前,槐花深一尺。

槐是槐屬的高大喬木,枝條開張,樹冠圓形,適於做行道樹。它的羽狀複葉通常由9片~15片矩圓狀卵形的葉片組成。蝶形花黃綠色或乳白色,七八月開花,豆角長3厘米~8厘米,不開裂,種子間縊縮,呈念珠狀,種子腎形。槐花、槐米(花蕾)、槐實(莢果)及根、皮、木質部供藥用,可清熱、涼血、止血。花和芽可以提取黃色染料。木材堅硬而富有彈性,是建築、舟車和家具的良材。

刺槐是刺槐屬的高大喬木,原產於美國,所以又稱“洋槐”。刺槐適應性強,較耐乾旱和貧瘠,適於沙質土壤。它作為防沙林和行道樹已在中國沙區廣為栽培。刺槐樹冠開展,托葉呈刺狀。春天滿樹白花,留下一路芳香。豆角兒條狀長圓形,長5厘米~15厘米,秋季成熟而經冬不落。它的材質堅硬,能做農具、枕木、舟車用。葉當飼料或綠肥,花食用,種子含油12%,是製造肥皂及油漆的原料。

紫穗槐的故鄉在美國東部,是紫穗槐屬的灌木,別名為棉槐。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多有栽培。它在河岸、溝邊、濕潤沙區生長良好,既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又可觀賞。紫穗槐造型奇特,夏日繁茂的枝條下彎,搭成一個天然的涼棚。嚴冬葉凋落而枯枝蒼勁,猶如神話中的龍爪,故又稱“龍爪槐”。它的花也是蝶形花中的奇蹟,只有一片暗深紫色的花瓣包著花蕊。豆角很小,只有一粒種子。紫穗槐渾身是寶,皮能制拷膠,枝條編筐,葉餵牲畜,花為蜜源,種子含芳香油1.6%,集合了多種香料的香韻特性,已製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香水。油渣含粗蛋白豆24%,可用做牛和淡水魚的飼料。

銀沙槐屬全世界有6種,分布於中亞伊朗,中國只有1種,即銀沙槐。它產於新疆霍城沙地.是優良的固沙植物.可做綠籬栽培、觀賞。它是高一米左右的灌木,因生在沙區或鹽漬化沙地、枝條上又有銀白色的毛而得名。銀沙槐的托葉與刺槐相似,也呈針刺狀,小葉兩兩成對著生於針刺狀的葉軸上。蝶形花淡紫色,小小的豆角帶著翅膀,常常只有一粒種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