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根

銀根

銀根指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應。因中國1935年法幣改革以前曾採用銀本位制,市場交易一般都用白銀,所以習慣上稱資金供應為銀根。銀根有緊松之分,判斷依據是資金供需狀況。如果市場上資金供不應求,稱為銀根緊俏或銀根緊;市場上資金供過於求,稱為銀根松疲或銀根松。現代經濟生活中,銀根一詞也往往被用來借喻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指的是市場上貨幣周轉流通的情況。緊縮銀根也就是在市場需要貨幣少而流通量大的情況下,人民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減少貨幣流通量的行為。

基本信息

基本含義

定義一

銀根銀根
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應。因中國1935年法幣改革以前曾採用銀本位制,市場交易一般都用白銀,所以習慣上稱資金供應為銀根。銀根有緊松之分,判斷依據是資金供需狀況。如果市場上資金供不應求,稱為“銀根緊俏”或“銀根緊”;市場上資金供過於求,稱為“銀根松疲”或“銀根松”。

定義二

銀根銀根
銀根指的是市場上貨幣周轉流通的情況。現代經濟生活中,也往往被用來借喻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一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為減少信貸供給,提高利率,消除因需求過旺而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所採取的貨幣政策,稱為緊縮銀根。反之,為阻止經濟衰退,通過增加信貸供給,降低利率,促使投資增加,帶動經濟成長而採取的貨幣政策,稱為放鬆銀根。

緊縮銀根和放鬆銀根都是通過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的,如公開市場業務、調整法定準備率再貼現率。銀根過緊或過松,都會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適時適量調整銀根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準備金、央行基準利率、再貼現、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以及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國債和外匯等。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準備金本來是為了保證支付的,但它卻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就是賦予了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職能,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簡單的說,就是各家銀行需要交給人民銀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證將來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銀行可以用於自己往外貸款的資金就減少了。

央行基準利率:基準利率是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存款、貸款、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存款利率暫時不能上、下浮動,貸款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至上浮70%。

再貼現: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那么緊縮銀根的政策就是

1、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2、提高央行基準利率

3、調高再貼現率

4、買賣國債外匯

抽銀根就是減少貨幣供應量,用在公司上就是銀行減少其貸款

定義三

銀根也叫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用公式表現為B=C+R。B:基礎貨幣;C:現金;R: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

主要作用

銀根銀根
它直接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並且是由中央銀行資產業務創造的,它是信用貨幣存在的源頭。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銀根

拼音:yíngēn

注音:ㄧㄣˊㄍㄣ

英文:monetarysituation

基本解釋

[money market]市場上貨幣流轉的情況。市場需要貨幣量多而流通量小時銀根緊,反之銀根松。

引證解釋

商業用語。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應情況。

鄭觀應《盛世危言·銀行上》:“市面銀根短絀,可藉本行匯票流通以資挹注。”

梁啓超《中國改革財政私案》九:“市面得此新貨幣之流行,銀根驟松。”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市場銀根緊,水陸交通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