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圓卷

銀圓卷

銀圓卷是民國時期發行的貨幣,又稱銀圓兌換券,由於時局的影響以及通貨膨脹,使得人民對之失去信心,最終被淘汰出中國的歷史舞台。

銀圓卷

銀圓券是銀圓兌換券的簡稱,由國民黨政府在1949年7月起在中國大陸發行,用意是以舊有銀本位的銀圓取代價值已近廢紙的金圓券。銀圓券發行的同時,中國大陸正逐漸易手。銀圓券隨著局勢,價值亦大幅貶值。最後在中國大陸被人民幣所取代。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被解放軍攻占。行政院於5月4日遷往廣州,開始商討發行銀圓券。同月7日,廣州市政府宣布暫改以銀圓徵稅。當時金圓券價值已接近廢紙,民間一般交易多以銀圓或外幣進行,小額交易亦有以物易物。7月4日,行政院在廣州宣布“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恢復使用銀本位的銀圓貨幣,政府交易以銀圓或新發行的銀圓券進行。銀圓券1元兌銀圓1元(含純銀23.493448克),可無限兌換。而金圓券則以五億元折合為銀圓券一元,限於9月1日前收兌。初發行時,銀圓券面額分1、5、10、50、100元。7月8日,重慶亦開始發行銀圓券。
由於有法幣、金圓券的前科,加上政局日下,雖然有無限兌換銀圓的保證,銀圓券仍難逃貶值的命運。7月17日新華社發表聲明,解放西南後只會收兌銀圓而不接受銀圓券。銀圓券即出現貶值,在廣州,兌港幣的價值立即下滑。廣州政府禁止外幣流通,但無實效。之後多次出現以銀圓券搶兌銀圓。由於銀行的銀圓儲備不足,只好在8月起改為限額兌換,市民對銀圓券信心崩潰,價值暴跌。之後隨著戰事日下,廣州及西南在1949年下半年相繼由共產黨攻占。銀圓券亦從此停止流通。

相關條目

張大方

謝冬青

閔應驊

楊金民

郭衛鋒

申煜湘

魯春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