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毛收穫蟻

針毛收穫蟻

針毛收穫蟻是螞蟻的一種,工蟻體長5.4mm-5.6mm,單型,體黑色,上顎、觸角鞭節、足紅褐色,後腹部帶褐色。體具教豐富的白色毛,針狀。分布中國的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陝西以及日本。

基本信息

(圖)針毛收穫蟻針毛收穫蟻

針毛收穫蟻是螞蟻的一種,工蟻體長5.4mm-5.6mm,單型,體黑色,上顎、觸角鞭節、足紅褐色,後腹部帶褐色。體具教豐富的白色毛,針狀。分布中國的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陝西以及日本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針毛收穫蟻
學名:Messor aciculatus
所屬分類階元:昆蟲綱、膜翅目、蟻科、切葉蟻亞科、收穫蟻屬

具體描述

(圖)針毛收穫蟻針毛收穫蟻捕食

針毛收穫蟻在中國西北荒漠屬於優勢物種,針毛收穫蟻在中國收穫和取食十餘種荒漠植物的種子,針毛收穫蟻收穫和取食的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種子收穫可達年產量的近100%。針毛收穫蟻單巢口,自然巢穴深80-137厘米,延主隧道有水平延伸的各巢室,巢向四周的延伸範圍隨深度減小。關於針毛收穫蟻巢口問題,長有德等發現野外多單巢口而飼養有兩巢口現象。
影響針毛收穫蟻巢口數量的因素可能在於土壤的堅硬程度以及蟻巢的興盛程度,人工飼養條件較優越,因此針毛收穫蟻出現了雙巢口。

繁殖

(圖)針毛收穫蟻針毛收穫蟻標本

針毛收穫蟻屬於食種子類動物,3月下旬在沙坡頭人工固沙草地對其越冬穴巢的剖挖顯示,針毛收穫蟻冬貯食物均為種子類,主要有狗尾草、蒿屬類和豬毛菜等。前兩者深層貯藏,後者淺層貯藏。8月內蒙烏海荒漠草原發現其亦大量收穫針茅類種子。
針毛收穫蟻室內飼養可收穫藜、早熟禾及取食稀釋蜂蜜白砂糖。針毛收穫蟻活動節律為7:00~9:00和16:00~20:00,4~5月和 9~11月為活動高峰期。巢口單一, 主隧道垂直。營巢土粒在巢口一側呈扇形堆放。社群蟻量400-1200頭,蟻后4~27頭,針毛收穫蟻隨季節變化4月上旬開始產卵,蟻后年產卵4~6次,每次卵量60-120粒,11月下旬開始越冬。針毛收穫蟻多分布於以針茅屬占絕對優勢、伴生有少數旱生短禾草和雜類草的乾草原及以黑 沙蒿、豬毛菜為建群種伴生有中間錦雞兒等灌木和半灌木的人工固沙草地。針毛收穫蟻是中國西北荒漠草原生態系統中的種子收穫性優勢蟻類,收穫,貯藏和取食多種1年生荒漠植物種子,其中狍尾草地錦豬志菜冰藜最為典型,冬貯量分別為1.92g、1.12g、0.51g和25g/100g工蟻,分別占土壤種子庫總量的54.35%-78.26%,16.85%,1.17%、100%,針毛收穫蟻食物種子占種子年產量的79.56%,16.73%,4.91%和31.49%,針毛收穫蟻嗜於收穫和貯藏的種子大小為1.2mm-2.7mm,重量為0.8/千粒-2.0g/千粒。針毛收穫蟻貯藏格局表現在不同穴巢深度所貯藏的種子種類和貯量不同;不同類型種子在貯藏小室中的堆放和混合方式不同;總貯量和社群總蟻量和蟻后數正相關。貯藏引起種子萌發能力顯著降低。

分布

針毛收穫蟻Messor aciculatus (F. Smith)是西北荒漠地區典型的食種子螞蟻種類之一.以寧夏中衛縣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紅衛固定沙丘地段為主要研究基地.由田間系統調查和室內飼養得出:針毛收穫蟻可取食的植物種子達30餘種以上.在紅衛固定沙丘草地針毛收穫蟻的自然種群收穫的植物種子主要有6種: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豬毛菜Salsola collina、霧冰藜Bassia dasyphylla、地錦Euphobia humifuse、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被收穫的種子大小主要在1.20~2.50mm之間,或有稜角、扁平、易於銜夾的種子.在蟻巢中種子以種類和形態的不同被分類、分層保存於不同深處的巢室,總貯量隨工蟻和蟻后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自然條件下,收穫的種子種類及數量與穴巢附近環境中的植物種類及分布有關.螞蟻對種子的收集貯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種子的萌發力,特別是對一些1年生質量較輕的種子影響力較大.螞蟻覓食土壤中種子庫種子密度的影響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異,其中對1年生草本植物影響較大,間接的影響到植物群落的組成和空間分布的變化。

密度

針毛收穫蟻Messor aciculatus(F. Smith)是我國北方特別是西北荒漠草原的優勢種螞蟻,亦是重要的種子收穫性蟻類,收穫、貯藏和取食10餘種荒漠植物種子.本文以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紅衛固定沙丘地段為樣地,對該蟻的社群密度與分布及社群各品級在自然穴巢中的季節遷移行為作了研究.最近鄰體法測定表明,社群在新生生境中起初隨機定居,隨社群密度的不斷定居,空間分布型逐漸向均勻六邊形過渡;社群密度為成熟社群34.98巢/hm2,發展中社群26.99巢/hm2,新建社群44.98巢/hm2,種群密度2.68工蟻/m2.社群結構的季節動態總蟻量和幼蟻為雙峰型,蟻后和雄蟻為單峰型.室內人工蟻巢飼養表明,社群結構約1月後趨於穩定,蟻量50~70頭,單蟻后以4個品級混合越冬.自然社群的挖掘表明,各品級在蟻巢中的季節遷移行為明顯呈現上遷、前層持續活動、下遷和深層越冬四期.此外,討論了該蟻對荒漠草原環境的適應性。

人工

在荒漠草原上 ,植物種子是螞蟻最重要的食物來源 。螞蟻每年可搬運荒漠土壤中可食性種子的 9%~ 2 6 % ,喜食種子的 10 0 % 。每年有大量的種子被儲藏起來 ,其儲藏量是取食量的 5~ 10倍 。螞蟻對種子的貯藏會引起種子窒息 ,影響發芽 。對於一些一年生質量較通過在人工固沙區對針毛收穫蟻Messoraciculatus(F Smith)蟻巢的挖掘 ,發現該蟻主要收穫 5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狗尾草Setariaviridis、豬毛菜Salsolacollina、霧冰藜Bassiadasyphylla、地錦Euphorbiahumifusa、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Salsolapestifer)。不同巢穴深度種子儲藏量不同。同一種種子在蟻巢的不同深度儲藏量不同。同一巢穴深度不同種類種子儲藏量也不同。針毛收穫蟻對種子的儲藏導致種子發芽率明顯下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