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貞佑寶券鈔版

金貞佑寶券鈔版

貞祐通寶、元寶:鑄期: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特徵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元寶小平,錢文真書鏇讀。 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 國內僅發現此一枚。

【名稱】金貞佑寶券鈔

【鑄幣概況】

金朝共發行七種紙幣,其發行年代和名稱為:
一、海陵王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發行交鈔;
二、宣宗貞佑三年(公元1215年)發行貞佑寶券;
三、貞佑五年(公元1217年)發行貞佑通寶
四、興定元年(公元1222年)發行興定寶泉;
五、元光二年(公元1233年)發行元光重寶;
六、元光二年又發行元光珍貨(綾制,性質同紙幣);
七、哀宗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發行天興寶會。
【貨幣形狀】 內容形式,基本上同中統元寶交鈔。
【珍品程度】金代交鈔銅版,五貫、十貫、一級,值黃金200克。

【當時背景】

金世宗時(公元1178一1200),商品交換的逐步發展,促使銅錢、交鈔逐步增加發行量,同時,銀鋌的使用也日趨加多。因為官府掌握的和流通領域中的銅錢較多,世宗時交鈔的發行量不大。公元1189年有的官吏認為交鈔的使用有利於商旅遠行,但每期交鈔只能使用七年,不利於周轉,因此建議朝廷廢除“六年釐革之法”,使民間能夠長期使用。如果交鈔上的文字磨滅,允許到各地官庫納舊換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