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異

金心異就是錢玄同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字學和經學家,新文化運動的闖將。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大學教授。

錢玄同(1887——1939),語言文字學家,“五四”時期曾參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當時封建復古人物林琴南曾以金心異影射攻擊錢玄同。魯迅用“金心異”名字稱錢玄同含有譏諷林琴南的意思。
錢玄同(1887一1939) 原名錢夏,字中季,號德潛,後改名玄同,號德潛。浙江吳興人。文字學和經學家,新文化運動的闖將。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為擴大 《新青年》的影響,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關注,特別是要對一些守舊派思想進行全面批判,編輯們煞費苦心。錢玄同和劉半農經過一番策劃,決定以一反一正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寫文章,引起爭論,批駁那些腐朽落後的反對新文化運動的頑固派。
1918年3月,錢玄同化名王敬軒在 《新青年》上發表題為《文學革命之反響》一文,洋洋灑灑數千言,羅織新文化運動種種罪狀,攻擊主張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劉半農撰寫了萬餘言的《復王敬軒書》,針對王敬軒所提出的所有觀點一一加以駁斥,把實無其人的王敬軒批駁得體無完膚。這實際上是錢、劉二人演出的一場 "雙簧"戲,故意製造一場論戰,以便把問題引向深入,喚起社會的注意。魯迅後來稱這場論戰是一場"大仗"。
錢、劉的"雙簧"戲上演後不久,真正的新文化運動反對派確實跳了出來。他們因王敬軒被批駁而坐立不安,要為王敬軒鳴不平了。
1919年春,赫赫有名的桐城派代表林琴南在上海《新申報》上的《蠡叟叢談》中發表文言小說《荊生》影射攻擊《新青年》的幾個編輯,以皖人田其美影射陳獨秀以狄莫影射胡適,以浙江人金心異影射錢玄同。林琴南在小說里幻想出一個英雄"荊生",讓這個偉丈夫尋釁鬧事痛打田、狄、金三人,發泄他維護舊禮教、反對新文化的積怨,從精神上滿足了衛道者們的私怨。但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為表示對林琴南使用的卑劣手段的蔑視,錢玄同雖有很多筆名,又常以“金心異”自稱,魯迅也常以“心異兄”、 “心翁”稱之。他們都曾使用“金心異”這個名字寫文章,“回敬”過林琴南的誹謗、攻擊。
關於“金心異”的一點笑談
魯迅的《<吶喊>自序》中稱錢玄同為“金心異”(這裡用的是訓詁的方法起的名字),而它的來源是林紓的小說《荊生》。這裡有一段在今天看來可堪一笑的文學史話。
在白話文運動(全面推廣白話文)中,舊文學陣營的古文家林紓曾作文言小說《荊生》、《妖夢》惡毒攻擊白話文學。
《荊生》描寫三書生:一為皖人田其美,影射陳獨秀,二為浙人金心異,影射錢玄同,三為狄莫,影射胡適。三人在北京陶然亭畔,方飲酒放談,罵孔孟,罵古文,遭“偉丈夫”荊生闖入痛毆,咆哮曰:“…爾敢以禽獸之言亂吾清聽!”“田生尚欲抗辯,偉丈夫駢二指按其首,腦痛如被錐刺;更以足踐狄莫,狄腰痛欲斷。金生短視,丈夫取其眼鏡擲之,則怕死如蝟,泥首不已。”
《妖夢》描寫“鬼影幢幢”的“白話學堂”,大門上對聯一幅:“白話神通,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麼東西”。“白話學堂”內有三鬼,校長元緒,影射蔡元培;教務長田恆,影射陳獨秀;副教務長秦二世,影射胡適,滅三鬼的是“羅 維阿修羅王”,這個大魔王:“身長十餘丈,張口圓徑可八尺,齒chanchan如林,直撲白話學堂攫人而食。食已大下,積糞如丘,臭不可近”,還說胡適等為“無五倫之禽獸”,“化之為糞,宜矣”。(chan字缺,即為《雨中登泰山》中“芊芊莽莽,把chan岩裝點起來”的那個字)
這兩篇惡毒文章,純是人身攻擊。成為後人的笑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