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金屬有機化學開放實驗室,始建於1989年。1995年、1999年兩次參加國家組織的評估被評為優秀後,經過論證,2000年由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籌建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1年4月16日通過驗收正式成立。實驗室現有13個課題組,3名院士,12名研究員。現任主任為唐勇研究員,副主任為施敏、游書力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麻生明院士,副主任為侯雪龍研究員、謝作偉及金國新教授。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簡介

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1年正式開放運行。實驗室緊緊圍繞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發展的重要科學前沿以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系統的基礎研究,設計併合成新型的金屬有機化合物,研究其結構及反應性能;研究金屬-碳(氫)鍵的形成及其化學轉化;開拓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發展新的金屬促進的高效高選擇性催化反應,為走向21世紀的高效、低污染的綠色合成化學提供科學基礎。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1)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與反應化學;2)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3)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官能團化;4)主族元素金屬有機化學;5) 導向聚合物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
實驗室建設以來,已在上述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和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創新方向性項目和國際合作夥伴計畫以及上海市重大與重點項目20多項,並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7項、三等獎1項),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等多項省部級獎項,連續三次在科技部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實驗室,2009年獲得了免評優秀。
為了集中金屬有機化學研究的優秀力量,實驗室自1989年對外開放以來,一直重視室的開放度,積極與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並取得了許多實質性成果。資助過多個國內外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課題組,和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美國等國家都有合作研究,實驗室已主辦過三次國際學術討論會,協辦了多屆中國化學會金屬有機化學研討會;先後邀請國外學者來室作學術報告及派出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講學的均有200餘人次。通過學術交流與合作,重點實驗室在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領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建立了一流的科研合作交流平台。
實驗室現有學術帶頭人15名,其中院士3名,研究員12名,副研究員3名,主任為唐勇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麻生明院士。學術帶頭人中6人獲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7人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資助,擁有了一支學術思想活躍、勇於創新、學風嚴謹、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隊伍且由於研究工作在國際上的影響,不少實驗室成員被聘為國內外學術組織的成員和著名學術期刊的顧問編委。
實驗室非常重視研究生的培養,自實驗室成立以來培養的研究生中共有11名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21名學生獲院長獎學金優秀獎,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研究方向

實驗室主要圍繞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發展的重要科學前沿以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科學基礎,開展系統的基礎研究工作。設計併合成新型的金屬有機化合物,研究其結構及反應性能;研究金屬-碳鍵,金屬-氫鍵等的形成、轉化及淬滅;開拓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發展新的金屬促進的高選擇性催化反應,為走向21世紀的高效、低污染的綠色合成化學提供方法和源泉。
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1)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與反應化學;2)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3)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官能團化;4)主族元素金屬有機化學;5)導向聚合物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
實驗室成立以來積極承擔國家、上海市以及中國科學院重大、重點研究項目,圍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和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以及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中國科學院創新方向性項目和國際合作夥伴計畫以及上海市重大與重點項目20多項。

研究成果

代表性成果

基於組合方法與組裝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劑研究

金屬參與的聯烯化學中的選擇性調控

通過金屬配位作用實行的一些高選擇性合成反應

碳-碳重鍵新的合成方法學研究

以烯烴或炔烴衍生物為原料的合成方法學研究

有機砷、銻化合物在合成套用中的方法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