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鄉

金安鄉

金安鄉位於麗江市古城區東南部,素有麗江市東大門之稱。東與永勝縣松坪鄉、大安鄉一江之隔,南與古城區七河鄉接壤,西部和北部與古城區金山鄉相連,鄉域地處東經100°19′~100°26′,北緯26°47′~26°56′。鄉轄面積144.5平方公里,海拔2685米。

基本信息

(圖)金安鄉金安鄉

金安鄉位於麗江市古城區東南部,素有麗江市東大門之稱。東與永勝縣松坪鄉、大安鄉一江之隔,南與古城區七河鄉接壤,西部和北部與古城區金山鄉相連,鄉域地處東經100°19′~100°26′,北緯26°47′~26°56′。鄉轄面積144.5平方公里,海拔2685米。

簡介

(圖)金安鄉金安鄉

鄉政府駐龍山行政村,距市區19公里。鄉域略呈南北走向展布的不規則的構造侵蝕地貌。西部地形平緩,東部地形較陡,山脈走向與金沙江走向一致,呈近南北向。地形總體趨勢為北高南低,而從東西向看則是西高東低,為階梯地形。鄉域內地形複雜,高差懸殊較大,最高點位於鄉域西南部的雷打山,海拔高程為3141米,最低點位於增明行政村南部的金沙江邊,海拔高程為1278米。龍山壩區海拔高程平均2700米左右。

全鄉轄7個村民委員會,42個村民小組。年末總人口5945人,其中,農業人口5755人,非農業人口190人,男3153人,女2795人,納西族5453人,漢族86人,白族135人,苗族257人,其他民族1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人口密度42人/平方公里。全鄉實有勞動力4219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3701人,建築業從業人員316人,商業及飲食服務從業人員42人,交通運輸從業人員62人;其它行業從業人員97人。

全鄉有耕地12307畝,其中水田228畝,旱地12079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耕地2.14畝。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105畝,總產2478噸,平均畝產137千克,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產糧431千克,在糧食作物中,水稻種植178畝,總產量61.8噸,畝產347千克。玉米種植5485畝,總產1417噸,畝產258千克。小麥種植5291畝,總產量462噸,畝產87千克,豆類作物種植5757畝,總產458噸。薯類作物種植1194畝,總產(折糧)276噸。

旅遊

(圖)金安鄉金安鄉

金安鄉於2004年成功的舉辦了首屆杜鵑花節,展現了金安鄉獨特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同時為把景區開發建設成為集景觀、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高品位、上檔次的精品旅遊景區,通過區委、區政府和鄉人民政府的協調與企業之間洽談協商,將金安鄉萬畝杜鵑園景區開發經營權整體出讓給麗江民航藍天實業有限公司,從而進一步提高景區規模、檔次和經營水平。下一步將加大對杜鵑園的保護力度和宣傳力度,支持麗江民航藍天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搞好景區的建設開發和經營,為景區開發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時規劃開發金安——十二欄桿——杜鵑園茶馬古道旅遊線路建設,開發具有旅遊文化內涵的其他項目。

人文地理

(圖)金安鄉金安鄉

金安鄉原名龍山鄉,因鄉政府地處龍山村委會得名,2003年,為突顯其處於金沙江邊的獨特地理優勢更名為金安鄉。金安鄉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可以在一天中感受不同的景觀特色。依託金安鄉光樂村委會境內的萬畝杜鵑園,2004年金安鄉舉辦了首屆杜鵑花節,展現了金安鄉獨特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填補了旅遊空白。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國聞名的“茶馬古道”也從金安鄉境內經過,提供了一條“梓里橋——十二欄桿——萬畝杜鵑園”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特色旅遊發展思路。

萬畝杜鵑林

(圖)萬畝杜鵑林萬畝杜鵑林

一、優越的景觀環境和區位優勢

“萬畝杜鵑林”位於麗江市古城區龍山鄉光樂村境內,北起龍山行政村,東至義新、龍良、石光等行政村,南接光樂村,西止金山鄉良美貝足村,當地納西人稱“美旭閣”,漢語之意為“紅杜鵑生長最多的地方”。

“萬畝杜鵑林”核心區地理坐標北緯26°49′10″,東經100°22′01″;海拔高度2600m,總面積約3000ha,(合4.5萬畝)。“萬畝杜鵑林”核心區距麗江市區28km,其中麗攀公司柏油路20km,龍山鄉政府至核心區彈石路8km,是距城市最近的杜鵑林旅遊景區,有很好的區位優勢。

“萬畝杜鵑林”核心區“美旭閣”地處東香格里,滾滾金沙江在其南穿峽而過,呼嘯而去,氣勢雄偉。群山巍峨雄峙,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松濤竹吟,聲聲裊裊,空谷回應。山間草甸繁花似錦,五彩繽紛;牛羊星布,怡然自得。納西村寨古色古香,散落其間。山林草甸,村寨田園,渾若天成,組成一幅俊秀靜謐的自然畫卷,景觀環境十分優勢。

“美旭閣”中部的玉水湖面積約15畝,湖水清澈見底,山光雲影倒影其間。

二、奇特的植被景觀和悠久的歷史積澱

“萬畝杜鵑林”由海拔1300mm的金沙江乾熱河谷,上升至海拔2700m的龍山壩子,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形成了中亞熱帶、溫帶、寒帶等多種植被分布的景觀。從稀樹草坡的河谷,到植被茂密的高山,植被種類呈垂直型分布狀。“萬畝杜鵑林”範圍內,林林覆蓋率為60%,在以雲南松為主的闊、針葉混交林中,混生著十餘個種杜鵑科植物,以及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山茶花等多種高山花卉。在核心區,杜鵑樹約占林地面積的45%。有幾十萬株不同品種的杜鵑古樹,樹齡大都在300年以上,是滇西北紅杜鵑林最密集的林地。每至杜鵑花期,紅、黃、白各色杜鵑千姿百態,雜然相間,一片段預告海。滿山奼紫嫣紅在松樹青翠的映襯下,一如斑斕的錦緞起伏綿延,蔚為大觀。其中以一紅一白兩株杜鵑樹最為名貴,樹圍已達兩米以上,樹高近二十米,盤根錯節,乾糾枝虬,花大如碗,重瓣疊蕊,頗具王者氣勢,是杜鵑中的極品,對國內外遊客極吸引力。

“萬畝杜鵑林”核心區“美旭閣”是原川、滇、藏往來必經之路,茶馬古道的重要線路之一。趕馬道由下金安(或稱五空堵),經十二欄桿坡,過“美旭閣”、山神廟、玉水湖至金山良美,就可遠眺麗江古城和雄奇的玉龍雪山。“美旭閣”所在光樂村還至今還保存著多處古時用五花石鋪成的趕馬道、馬幫遺址,流傳著有關茶馬古道的歷史傳說,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積澱,為茶馬古道的體驗旅遊和研究,提供了人文景觀和活標本。

特色產業

(圖)山嵛菜 山嵛菜

發展龍山壩夏秋冷涼蔬菜

合龍山土地綜合開發項目,該鄉在龍山壩推廣種植夏秋冷涼蔬菜800多畝,其中大白菜250畝,娃娃菜400畝,日本甜脆碗豆150畝。其經濟效應很是可觀,有望在下年繼續大力推廣。

中藥材發展取得新的進展

發展中藥材生產是該鄉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又一重要舉措。2007年,在義新、龍興村推廣種植燈盞花50畝;在龍興、玉河示範種植續斷100畝。同時,加大試驗、示範力度,試驗種植木香、半夏、蟲蔞等新的藥材品種,進一步豐富了我鄉中藥材的種植品種,也為今後我鄉農產業的發展開創出一條新的路子。

教育

(圖)教育教育

金安鄉有初級中學一所,7箇中心完小和6所村小,在校學生有869人,在崗教職工有77人。教育教學設施不斷改善,教育硬體投資近240多萬元,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並對農村獨生子女在校學生實行“三免”政策,發放獎學助學金16萬元,創新了辦學模式,促進了基礎教育的全面發展,教學水平明顯提高,2006年,中考成績排全區前列,中國小生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100%,“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