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龍山

根據相關資料考證,遠古時,此山即有小廟一座。 後因戰亂、政治風雨等人為因素,寺廟橫遭破壞,殿內塑像凌亂不堪,合龍山遍體鱗傷,一片荒涼。 經連年修繕,合龍山又煥發了青春。

綏德城西2.5km出的大理河西側,坐落著一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山,名曰合龍山。
山上廟群林立,古柏參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九級寶塔直挺雲霄。每年農曆三月三廟會,朝聖敬神者、旅遊觀光者、如雲如潮、絡繹不絕。平日也是遊人三三兩兩。合龍山實在為綏德的一塊風水寶地。其中關於合龍山一直流傳著個美麗動人的說話傳說:
傳說山內有一金馬駒,鳴聲蕭蕭,震徹山谷,時斷時續,南蠻人知之,遠道來取之,拿一西瓜剖為來年感瓣,同時口念法訣,意欲劈山,山果然中開,進而欲取金馬駒。寶馬嘶鳴,驚動皇天,皇天命太白金星化作牧羊人拯救寶馬,用合瓜破法之法克之,山即悠悠而合,蠻人情急拽馬,僅抓住其右耳,馬掙逃入山,蠻人手內僅存馬毛。剎時,山即扣合。
故合龍山右側草木稀疏,幾近荒禿,左側草木茂盛,春意盎然。根據相關資料考證,遠古時,此山即有小廟一座。《路史》記載有膚施建有五龍洞之說。據此推算,此廟約建與漢朝宣帝時期。時至明朝萬曆年間,民眾捐工,大興土木,到萬曆十七年,廟群雛竣,稱“接引寺”。
後因戰亂、政治風雨等人為因素,寺廟橫遭破壞,殿內塑像凌亂不堪,合龍山遍體鱗傷,一片荒涼。
1930年秋陝北特委兩次在寺廟中舉行會議,決定武裝暴動,劉讕濤參加了會議,寺廟中現有碑文翔實記載了革命史實供人閱覽了解。
合龍山自下而上有石牌坊、五百台階的石神磴、靈官廟、頭天門(上有樂樓)、二天門(上有鐘鼓樓)、關帝廟、觀音廟、三天門、玄天大帝殿(正殿)、兩廡有五祖殿、七真人殿、聖母殿、小殿、九級寶塔、佛廟、玉皇閣等。總計全寺廟堂15座,神像97尊。1982年12月27日,綏德縣人民政府批准了合龍山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文保組倡導下,當地民眾大力支持下,共籌集資金10萬餘元,於1984年7月開始,對合龍山寺廟進了全面復修。經連年修繕,合龍山又煥發了青春。特別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從三月初一開始唱戲到三月初四結束,這幾天是朝聖者必去之日;隨著時代的發展,綏德城區愛好文學、繪畫、書法、音樂的好多同志,自覺自愿聚集於合龍山上,舉辦筆會,為廟會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