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城

綏德城

綏德城緣岩依阜,縣城偎依於二郎山和疏屬山的緩坡之間。無定河、大理河繞城南流。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縱貫南北的210國道(西包高速公路)和橫穿東西的307國道(太銀高速公路)與鐵路西(安)包(頭)線和正在籌建中的太(原)銀(川)線分別在縣城十字交會。地理位置十分險要,素有“天下名州”之譽。

綏德城
陝北的山勢,由延安開始,越往北就越變得低矮平緩,而河流和川道則是越來越寬。到了綏德、米脂一帶,公路兩邊的山突然退去,無定河寬闊的河川使人感覺豁然開朗。就在無定河與大理河川交匯的地方,河流沖積出一大片平展的土地,著名的綏德城就坐落在這兩河交匯點上,場面顯得格外的有氣勢。由於地理位置的獨特,這裡又是溝通關中與陝北,陝北與甘、內蒙古、寧、晉諸省區的交通要衝。自古商賈雲集、交通發達,是陝北重鎮。同陝北許多的城鎮一樣,綏德老城一半在山上,一半在川道。背山面水,易守難攻,進退自若。顯而易見,築城起初都是與軍事防衛和屯兵聯繫著的。綏德更不例外,從先秦以來,一直是重兵駐守,稱為“北方咽喉”。當年是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習仲勛同志曾擔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他曾經回憶說:“1943年春,黨調我到綏德分區工作。這是邊區最大的一個分區,政治情況比較複雜。毛主席找我談話,鼓勵我說,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沒有那么敏感了,到新的地方去也是鍛鍊嘛!”
回到綏德,齊心同志又一次感到自己變年輕了。回憶起許多往事,就像發生在昨天。她掐指算來,從第一次到綏德,60年過去了。60年一個甲子,由少年越過古稀。人生的每一窩腳印,無論深深淺淺,都是那樣的珍貴。一個人,當你在晚年,循著過去的足跡,走過來吧,撫摸一下以往的歲月,那種寬慰和幸福是難以言狀的。沿著當年的足跡,到各處走一走吧。齊心老人發現,綏德城的面貌已經大變。高樓林立的街道上,穿著入時的行人中,已經看不到穿光板皮襖、挽羊肚子手巾的老鄉。連進城賣菜的農民,也穿上了皮鞋、西裝。寬闊的無定河上,架起了一座長橋,數不清的橋欄柱上,都蹲著一頭雕工精細的石獅子。橋頭兩邊,是整塊石材的四座巨大的雕龍燈柱。這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千獅大橋”,把今日綏德城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風格表現了出來,成為這座千古名城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齊心老人迎著火紅的晚霞,興致勃勃地漫步在千獅橋上。夏日的微風,吹拂著她的頭髮,撩撥起詩意的衝動。無定河水在橋下無聲地涌流,那匯集而來的涓涓細流來自鄂爾多斯高原,來自毛烏素沙漠,來自塞上的千溝萬壑。寬闊平靜的水面,倒映著晚霞,是那樣的清澈而純淨。河道兩旁的川野,莊稼綠得出奇。遠處渾圓的山包上,一簇簇的毛頭柳,像一團團綠色的雲霧,與藍天白雲相襯,組合成一幅巨型的水彩畫卷,透出塞上夏日景色的恢宏與蒼涼。這是陝北高原獨有的奇景,她突然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多彩的人生,經歷過六十年的風雨洗禮,終於在這裡畫合了一個多彩的圓圈。綏德城在她的生命中,該是多么重要的一個地方!她撫摸著橋頭的龍柱,感慨萬端。晚霞照耀下的齊心老人,更加容光煥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