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足跡

過去的足跡

《過去的足跡》由中國著名作家黃裳編寫,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次出版,該書舉凡山川風物、歷史人事、清雅書話、珍本題跋等,無不歷歷如繪、情理交織、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為當代華語文壇一流散文大家的豐厚學養、卓著才識和燦然妙筆。值得一閱!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過去的足跡 過去的足跡
著名詩人、雜文家邵燕祥稱黃裳為真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因而其散文視域既雄放闊大,又注重歷史細節,深情冷眼,文簡質腴,構建了一個極具魅力、巍然可觀的“散文王國”;著名作家和報人李輝關注和研究黃裳多年,稱其為最後一位滿腹經綸、才情縱橫又漫溢著傳統文人雋永韻味的“風流名士”!
本書收錄了他的經典作品,舉凡山川風物、歷史人事、清雅書話、珍本題跋等,無不歷歷如繪、情理交織、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為當代華語文壇一流散文大家的豐厚學養、卓著才識和燦然妙筆。值得一閱!

作者簡介

黃裳,原名容鼎昌,著名散文家、記者、藏書家、學者。一九四五年進文匯報社,任重慶、南京特派員、編輯、編委等職。曾任軍委總政文化部越劇團編劇、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一九四。年開始散文創作後從事新聞記者工作,撰有大量散文、雜文、劇評、遊記、讀書隨筆等。出版專集數十種,其中代表作有《榆下說書》、《榆下雜說》、《銀魚集》、《翠墨集》、《過去的足跡》等。譯作有《獵人日記》、《一個平凡的故事》、《歌略夫里奧夫家族》等。舉凡清雅書話、珍本題跋、山川風物、歷史人事等,兀不歷歷如繪、情理交織、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為當代華語文壇一流散文大家的豐厚學養、卓著才識和燦然妙筆。

目錄

白門秋柳
音塵
江上雜記
《錦帆集》後記
茶館
桂林雜記
昆明雜記
前線景象
關於“翻譯官”
森林·雨季·山頭人
連環套
盜御馬
叫好
夜奔
餞梅蘭芳
老舍在北京
溫特
游鄧尉
新婚夫婦
浣花草堂
過灌縣·上青城
虞山春
“一市秋茶說岳王”
重過雞嗚寺
採石·當塗·青山
前門箭樓的燕子
杭州雜記
釣台
《西湖夢尋》及其他
香市
古樹
櫻桃
小街
關於柳如是
陳圓圓
放翁詩
不是抬槓
海濱消夏記
關於吳梅村
過去的足跡
朱佩弦
槐痕
題跋一束
後記

書摘

在這樣的石板路上,如果再一下雨,可就變成了可怕的路,上面敷著一層泥漿。我走路又快而不當心,後褲管上總會弄得一蹋糊塗。所以我怕透了這兒的雨天。在這山城裡,沒有住處該是許多人最大的苦惱。我似乎已經在一封信里告訴過你了。我初來時是住在一家店裡的。那時他們還要利用那間房間在白天來辦公。所以每天早晨吃完了早點,我就不得不出去。怎樣消磨這一天的光陰,這應當是一種藝術。而那時我的唯一的辦法是到附近一個看報的地方去坐著。這地方我以前也已經在MD君的小說里遇見過的,是作為一對男女約定的見面地方而出現的。果然在那門外的布告牌上,貼了許多小小的紙條,一些約會的便條。可是我則僅是在這裡消磨漫漫的長日。那時的重慶在我說是沒有什麼可愛的,因為我還不能明白支配時間的方法。可是這情形後來漸漸變了。我時常進城看戲,而這裡的話劇又是那么長,五幕八景算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我常常要在夜間一點鐘左右走回住處去,小旅館或是朋友的家。在夜半的石板路上走著時,看著穿過街頭的老鼠,聽著單調的柝聲,去敲著打不開的門,這幾乎減低了我進城最大的興致。等T自己有了一間房子以後,情形就好多了。
現在我來描寫一下這間小房子給你聽。這是在一條窄窄的小巷子裡面,當然也還是石板路。下了一個高高的台階以後,巷子一折,這裡邊全是古老的宅子。在一個並不太大也不寒傖的門上,有四個字,“長樂舊家”。走進院子,天井裡還殘存著四個石灰樁子,預備種花的。影壁上的一個圓邊的福字,已經殘損了一大半了。再進去是深深的充滿了黑暗的廳房,從危樓的木梯上走上去,第二層涼台上,半傾斜的屋頂,在這上面你可以看四周的風景了。一片斷瓦頹垣。這又往往是在“雨絲風片”的天氣里,可沒有什麼“雲霞翠軒”。對面的“南陽別墅”裡邊長滿了盈庭的野草。前面是一座廟,“天寶下院”,小小的。我曾和T走進去過,不過只有一間大殿和三尊三世佛而已,和尚沒有一個。
T那間房間,是還要從狹狹的樓梯摸下去才可以走到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阿侖坡小說裡面出現過的黑暗的地下室。一扇門上貼著“此路不通”,裡面,就是這間小房了。靠窗是一個古老的紫檀台兒,深深的抽屜,白銅的鎖匙,還有就是一架寬寬的床。在我看來,已經是非常舒服的睡處,軟和得很。
在深夜,電燈光下,是可以做一點事情的。從上面空出的地方,可以看見黑夜天空裡面的繁星和破而黑的牆壁。T說要買點什麼來貼在牆壁上。桌子上亂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