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教

金堂教於明天啟二年(1622年)由蔡文舉、陳直齋2人傳入興化,其總教主相傳10代。金堂教經典有:《開金堂教敘》、《古佛宗派》等。

創辦歷史

金堂教於明天啟二年(1622年)由蔡文舉、陳直齋2人傳入興化,其總教主相傳10代。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統一台灣時,蔡文舉的曾孫蔡權即傳金堂教去台灣。蔡文舉的徒弟謝從龍,分出自立支派,名謝公教。傳弟子3人:陳學堂去廣西;鄭從雲去廣東;吳近新去江蘇,各自傳教。
蔡文舉,字華宇。今涵江區孝戶人。久在浙江溫州經商,加入姚文宇的龍華教,後於金華見到王左塘而改入金堂教。他與陳直齋為同鄉同行,同傳金堂教來莆田,於蔡家鄉附近的上俞(今涵江區上梧村)建立福建第一座的金堂教總堂。又於蔡氏親族中先後收徒10人,故有“蔡公(教)十大房頭”之號。據說這是該教主住世祖交代的“子子孫孫接續傳道”的家規。極盛時全縣發展有數百處。

宗教經文

金堂教經典有:《開金堂教敘》、《古佛宗派》、《三極根源行腳事跡》、《佛說大方廣覺修多羅了義寶卷》、《九蓮如意皇極寶卷》、《十五件法寶》、《五十四派法寶》、《五空還源寶卷》、《皇極收元寶卷》、《住世老爺降凡家譜》、《蔡公書世》、《元亨利貞鑰匙經》、《圓滿寶懺》、《證明來路皈依文》、《收殯經》、《九關經》、《覽心經》、《機理真言》、《闡道真機》等20種。

教會等級

教階分九級:一、上恩;二、叔公;三、管前;四、本管;五、首領;六、船頭;七、會首;八、護法;九、眾生(初入教者)。堂主為叔公,俗稱師父,對其妻稱師父嬸;堂里按職稱苦行。入教者嚴禁吃葷,不禁婚娶;做法事以節日、教祖誕日和“三乘九品法會”等定期的“辦供”儀式;教友死亡,也有念經送歸回“家鄉”儀式。最隆重的不定期法事稱“滿桌”,兄弟堂教友都來參加。
金堂教地方各個堂每年都要給堂捐獻香金,祖堂除了留下自身供給之外,每積存3年就派人解給灤州祖堂。
至1991年,境內主要有(包括歷史上的)金堂教堂14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