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

金哀宗

金哀宗(生於公元1198年-卒於公元1234年)原名守禮,完顏守緒,宣宗完顏珣第三子,金國第九位皇帝,公元1223-公元1234年在位,史稱哀宗。守緒生逢末世,雖志大才高、卓識有為,但終因生不逢時,國中問題積重難返而回天無力,哀宗在位十年,國破後自縊而死,終年37歲,成為金朝皇帝中令人嘆婉的千古悲劇人物。

基本信息

簡介

金哀宗金哀宗
金哀宗金哀宗
衛紹王時,守緒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宣宗登基後,晉封為遂王,並任秘書監,後改樞密使,總攬金國軍政大權。

面對殘局,完顏守緒臨危不苟,銳志不喪,試圖挽救金朝於垂危之中。為此,他首先重新組成了以他為核心的中央政權,並且嚴明法紀,同時,他已意識到了蒙軍是大金國最危險的敵人,遂與停,並與西夏修好,以便集中兵力抵抗蒙軍。但金朝這時氣數已盡,鈞州三峰山一戰,金國主要將領大部犧牲,金軍主力潰敗,金朝已是大廈將傾。由於汴京城下蒙軍大兵壓進,所以哀宗出逃蔡州,不久汴京城便被蒙軍攻破。

蔡州地處淮水支流汝水之上,與宋接壤,這裡並非城堅、兵眾、糧廣,形勢非常不利,哀宗見守御困難,打算休整之後,率軍西征。此時宋朝已與蒙古商定,聯合滅金。

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已經被圍三個月,城中糧盡。初九,蒙古軍在西城鑿通五門,大軍湧入城中,金蒙兩軍展開激烈的巷戰,直到傍晚,蒙古兵暫退。夜,哀宗召集百官,傳帝位給完顏承麟。詔曰:“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以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矯捷有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之志也。”承麟推讓不及,只好默許。

次日,承麟受詔即皇帝位。正在行禮,宋蒙聯軍已經攻進城來,君臣傳位儀式只得草草收場,出去迎戰。宋軍攻下南城,蒙軍攻破西城。激烈的巷戰中,哀宗在幽蘭軒中自縊而死。群臣聞之,哭奠。未畢,諸禁軍舉火焚子,收哀宗骨,葬於汝水。

政法改革

一、力和宋夏,全力抗蒙

金宣宗面對蒙古的猛烈進攻,一再妥協退讓,不敢組織有效的抵抗,卻寄希望向南方的宋境開疆拓土,以彌補北方的喪師失地,把主要兵力放在南侵上。結果,不僅“擴地”不成,自己卻“士馬折耗,十不一存”,處於腹背受敵的困難處境。與西夏也是“構難十年不解”,弄得“精銳皆盡,而兩國俱弊”。為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迅速停止對宋、夏的戰爭,正大元年(1224年)六月,哀宗派樞密官移剌蒲阿領兵到光州,四處張榜,告諭宋界軍民,表示從今以後,“更不南伐”。宋廷起初尚不大相信,但是十年之間,哀宗“屢敕邊將不妄侵掠”又於正大七年(1230年),下令將清口宋敗軍三千人“悉縱遣之”。從這以後,“宋人始信之,遂有繼好之意”,宋金矛盾相對緩和。正大二年(1225年)九月,哀宗又與“從來臣屬我朝”的西夏結為兄弟之國,簽訂了停戰協定。這樣,金國擺脫了三面受敵的困境,得以集中兵力,主動向蒙古軍發起進攻,接連收復了平陽太原等軍事重鎮,抗蒙鬥爭的局勢稍有好轉。

二、打擊奸佞之臣,爭取中間勢力,任用抗蒙將相

金哀宗絹質繡花靴套
金朝末期,政治黑暗腐敗,奸臣得勢,正氣不得伸張。哀宗即位之初,就將聲勢煊赫、殘酷苛刻的吏部侍郎蒲察合住處死。將左司員外郎尼龐古華山貶逐出京。“逐二奸臣,士大夫相賀”。

對於犯法的皇親國戚,哀宗也能不徇私情。內族王家奴倚勢殺一主簿,諸臣紛紛為之求情。哀宗道:“英王(完顏守純)朕兄,敢妄撻一人乎?朕為人主,敢以無罪害一人乎?國家衰弱之際,生靈有幾何,而族子恃勢殺一主簿,吾民無主矣。”當即傳旨,將王家奴依法處斬。

武仙是一個地方豪強,一度投降蒙古,因與蒙古主將史天倪有矛盾,遂殺史而歸金。對於“財富兵強”6的武仙,哀宗極力籠絡,復封其為恆山公,置府於衛州。這對於爭取中間力量,穩定當時的抗蒙武裝,起了積極作用。

為了激勵人心,哀宗為抗蒙死難的將佐建立“褒忠廟”,並“書死節子孫於御屏,量材官使之”,先後起用“為人忠實,憂國奉公”的把胡魯,“為政鎮靜”、“通達吏事”的胥鼎為平章政事,用“熟知敵情,習於行陣”的良將完顏合達為參知政事,分掌軍政大權。尤其是提拔了抗蒙名將完顏陳和尚,更是值得稱道。

完顏陳和尚是名將完顏斜烈的從弟,因被誣為“以私忿殺人”10而囚於獄中。斜烈死後,哀宗不顧台諫的反對,毅然將其釋放,並對他說:“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議我者。他日,汝奮發立功名,國家得汝力,始以我為不妄赦矣。”陳和尚被感動得“且泣且拜,悲動左右,不能出一言為謝。”

三、倡儒學,開言路,課農桑

正大三年(1226年),哀宗於內庭置“益政院”,以“學問該博、議論宏遠”者數人兼之,並以禮部尚書楊雲翼等為益政院說書官,每天以二人值日,以備顧問,“講《尚書》《通鑑》《貞觀政要》”。直到天興二年(1233)年,哀宗出奔歸德,才不得不取消了這項制度。

為了總結前代“治世”與“亂世”的經驗教訓,哀宗命人修纂了《大定遺訓》《宣宗實錄》,編訂了《尚書要略》,天興元年(1232年),還親自於汴京“釋奠孔子”。

女真貴族為主體的金政權,從建立開始就一直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就連以“小堯舜”著稱的金世宗,也在一定程度上歧視漢人契丹等族人。我們沒有史料證明金哀宗在改變民族歧視方面作過努力,然而尊孔崇儒,這在客觀上有利於消除民族隔閡,尤其能團結漢族人士共同抗蒙。《金史忠義傳四》載:“是時,女直人無死事者,長公主言於哀宗曰:‘近來立功效命多諸色人,無事則自家人爭強,有事則他人盡力,焉能不怨。’上默然。”這兒所說的“諸色人”,就是指女真族以外的各民族。陳和尚率領的忠孝軍,就是在蒙古侵掠中投附金朝的各族軍隊,包括回紇、乃蠻、羌、渾以及中原被俘逃來的漢人。當然,這主要是蒙古野蠻入侵,與中原各族矛盾激化的結果,但哀宗尊孔崇儒,顯然也對團結各族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內政外交

吏治是立國之本,哀宗即位後,貶吏部侍郎蒲察合住往為桓州刺史、右司員外郎尼龐古華山為同知楨州軍州事。不久,又將蒲察合住處死。“逐兩奸臣,大夫士相慶”。又罷免了有爭皇位之嫌的同父異母兄完顏守純平章政事之職。與此同時,大批地起用主戰派將相。正大元年三月,老資格的平章政事高汝礪死,哀宗起用把胡魯為平章政事。把胡魯死,又啟用已致仕的元老人物胥鼎,密副使完顏賽不二人為平章政事。以赤盞合喜為密副使。以名將完顏合達為參知政事,行省於京兆,兼統河東南、北兩路兵馬。赤盞尉析任尚書右丞,張行信為尚書左丞,太常卿李蹊權參加政事。又下詔為抗擊蒙古而犧牲的將領立褒忠廟,以樹正氣,激勵抗蒙將士。

金哀宗蔡州之戰示意圖
正大三年(1226年),乘蒙古成吉思汗率蒙軍主力西征之機,權密副使移剌蒲阿統兵進攻山西,當年八月,一舉收復曲沃和晉安;四年(1227年)二月,蹊石烈牙吾塔功平陽府,蒙古平陽副帥(原大金朝將領後投降蒙古)夾谷常德開城迎接帝國軍隊,帝國兵不血刃收復了平陽,並生擒蒙古平陽知府李守忠,繼之又收復青龍堡。五月,武仙率兵收復河東軍事重鎮太原。“忠孝軍”提控完顏陳和尚自告奮勇,原為先鋒,率兵400,大破蒙古8000之眾,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正大八年(1231年)四月,蒙古軍隊占領陝西鳳翔府,然後兵分三路:中路由窩闊台大汗親自統領,猛攻河東府;東路軍有窩闊台的母舅斡陳那顏指揮,進攻山東;西路軍由拖雷率領,從鳳翔入寶雞,繞道宋境沿漢水而下,準備與中、西兩路軍合圍汴京。十二月,何中府陷落,守將完顏訛可被俘。何中府是黃河東岸的一座軍事重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失陷後蒙古軍隊即渡過黃河進入河南,對帝國極為不利。與此同時,蒙古西路軍也攻破大散關,進入宋境,逼近鄧州,威脅汴京。

蒙古軍隊於三峰山消滅了帝國軍隊的主力之後,進逼汴京。哀宗又在形勢極其險惡的情況下組織軍民展開汴京保衛戰。當時汴京城內守軍不足4萬,而外城周長達120公里,即使命一人守一個城牆垛口,人數亦不夠用,不得不臨時調集東京、京西沿河守軍及衛州義軍,得萬餘人。又於汴京城內選民兵6萬,編為守城之軍。

在半個多月的艱苦戰鬥中,汴京軍民死傷幾十萬人,城內瘟疫流行,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已處於援盡糧絕的境地。

十月,徐州發動兵變,老將完顏賽不自殺殉國。徐州失守,蔡州更加危急。城中糧將盡,哀宗嗜好放老弱百姓出城,到城壕里采撈水草充飢,同時暗中遣使出城,到鄰近州縣搬取救兵。

十一月,宋國將領孟珙率兵2萬開到蔡州城南,助蒙古攻城。十二月,蒙宋聯軍對蔡州城發起總攻,我軍守城官兵拚死抵抗。蔡州保衛戰打得十分激烈,我軍兵員不足,又徵調民間男丁,最後連婦女都參加了戰鬥。哀宗親自到各處去慰勞守城軍民,鼓舞士氣。完顏仲德指揮軍民晝夜奮戰。蔡州被圍3個月,至此糧盡,哀宗命殺戰馬以餉殺城將士。

翌日晨,正舉行傳位儀式,蒙、宋軍隊已逼近御所,哀宗知身陷絕境,不甘心當俘虜,就在幽蘭軒自縊殉國,兌現了他生前許下的諾言。完顏仲德聽說哀宗已駕崩,也悲憤地投汝水自盡,麾下500將士都隨之投河自盡。承麟死於亂軍之中,大金帝國宣告滅亡。

金哀宗陵

金哀宗金哀宗陵
後龍亭位於汝南縣城北隅,金朝曾在此建立行宮。金天興三年(1234年),宋蒙聯軍滅金,金哀宗自縊於行宮,自此金王朝滅亡。戰後,金哀宗被葬於汝水南岸,因金帝姓完顏,故稱哀宗陵為葬顏冢,附近村莊也被後人諧音為“張顏莊”。明清兩代,此處建有龍庭一所,仿京制而規模小,正中設“御座”、“御案”,案上供“萬壽牌”,上書“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每逢朔望、國家大典和喜慶日子,地方官員至此集體朝賀,猶如“面君”。因龍牌之處建有亭牌,故名龍亭。龍亭至今猶存。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在舊龍亭廣場上建公共體育場。

歷史評價

金朝滅亡前夕,金哀宗對侍臣說:“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此為介介耳。”

金哀宗確實“無大過惡”,不同於“自古荒淫暴亂之君”。他為挽救金王朝的滅亡而夙興夜寐,殫精竭力,但終於無法阻止這個沒落王朝必然滅亡的趨勢,他自己也未能逃脫亡國之君的可悲結局。

金哀宗宋金時期全圖
金朝後期,政治極端腐敗,經濟全面殘破,滅亡的趨勢已不可避免。哀宗“區區生聚,圖存於亡”,終於“力盡乃斃”成了一個悲劇人物。我們當然不能將金王朝的滅亡完全歸罪於哀宗,但是,哀宗本人畢竟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既有救亡圖存的一面,又有庸懦無能的一面。

在抗蒙戰略上,哀宗也有很多失誤。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兵復下平陽,平臨洮府。陝西行省進三策:上策由哀宗親率軍出戰,以激勵士氣;中策幸陝州;下策棄秦保潼關。哀宗無一聽從,只是派使臣去乞和。結果,蒙古軍長驅入陝,“關中大震”。幸好適逢成吉思汗在進攻西夏時病死,蒙古軍才暫時停止了對金朝的進攻。

金哀宗在位的十年間,竭力組織力量抗蒙圖存,這符合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取得了可喜的勝利,並在一定程度上使戰局有所好轉。但是,他卻無法挽救喪亂中的金王朝在經濟、政治上的全面崩潰,也就不能從根本上阻遏生氣勃勃的蒙古政權的猛烈進攻。再說,金哀宗畢竟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英武君主,因此,等待著他的,只能是一個亡國之君的悲慘結局。

中國歷代皇帝之金朝皇帝

王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在位時間
金朝 金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
莊孝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阿骨打 收國、天輔 1113年—1123年
金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
仁聖文烈皇帝
完顏晟
天會 1123年—1135年
金熙宗 弘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 完顏亶 天會 天眷 皇統 1135年—1149年
聖文神武皇帝 完顏亮
天德 貞元 正隆 1149年—1161年
金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
聖明仁孝皇帝
完顏雍 大定 1161年—1189年
金章宗 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
聖英孝皇帝
完顏璟 明昌 承安 泰和 1189年—1208年

武平皇帝(衛紹王) 完顏永濟 大安 崇慶 至寧 1208年—1213年
金宣宗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
英武聖孝皇帝
完顏珣 貞祐 興定 元光 1213年—1223年
金哀宗 順靖皇帝 完顏守緒 正大 開興 天興 1223年—1234年
金昭宗 末帝 完顏承麟
1234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