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國小

金台國小,成立於1909年,位於北京。

基本信息

歷史

金台書院——北京史上最早的學校金台書院的前身是清康熙年間的“首善義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錢晉錫在這裡設大興、宛平兩縣的義學,稱為“首善義學”,地址為南城的金魚池一帶,有一座洪莊,是降清明將洪承疇的賜園。學生都是兩縣的貧困寒童。成為北京歷史上第一個義學。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義學經過大規模的修繕擴建,改名為“金台書院”。直屬順天府管理,生源主要是京師和各省準備參加會試、殿試的舉人、貢生。清代設立書院,最初在各省省會所在地,後來各府、州、縣也相繼設立書院。書院注重講學,清代書院大多依考課為主,是科舉的預備場所,金台書院設在京師,遂享名全國。

書院是我國舊學的一種模式,有官辦、民辦兩種。早期書院注重講學,清代書院大多以考課為主,是科舉的預備場所,金台書院既屬這類書院。

金台書院設學長一名,學副二人,上舍六名,內課十六名,外課二十名,附課無定額。

金台書院設官課與師課。教學內容為經書義理、八股文章及臨摹法帖等。每逢朔望日考試,成績優良者可受資助。就學多為各省來京會試的舉人、覺士,順天府童生也可入學。陸潤庠曾在金台書院備考,後中狀元,為此曾題匾額,當地居民俗稱金台書院為“狀元府”。金台書院有大小房間64間,其中有聚會、講學、備考的講堂文物三十間。1984年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變遷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9)年“金台書院”廢科舉停辦後,改辦“公立順直中學堂”

民國四年(1915年)京師公立第十六初高級國小校遷入金台書院址

1934年改名為北京市立東曉市國小校

1945年改名為北平市立第十二區中心國民國小校

1949年改名為北京市第九區中心國小校

1951年改名為北京市崇文區第一中心國小校

1973年改名為北京市崇文區東曉市國小校

2000年改名為北京市崇文區金台國小

歷年所任學長、校長:

舉人王源 康熙年間 金台書院的學長

進士陳兆岑 雍正年間 金台書院的學長

鄭維傑 1915----1939 校長

蔣鴻紳 1939----1945 校長

何 度 1945----1949 校長

周吉權 1949----1950 校長

黃 鎮 1950----1952 校長

鮑杞鏞 1952----1957 校長

王 林 1957----1960 校長

何義剛 1960----1966 校長

連孟彩 1966----1969 革委會主任

何榮承 1969----1986 革委會主任、校長

張沛霖 1986----1990 黨支部書記、校長

李展增 1990----1995 校長

張同豐 1992----1995 黨支部書記

彭松茂 1995----1998 校長

李展增 1995----1998 黨支部書記

王蘭萍2000----2007 校長,黨支部書記

王蘭萍 2007----今 黨支部書記

張 弦 2007----今 校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