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論注

《金匱要略論注》,清·徐彬撰於1671年,作者根據徐鎔本《金匱要略》的條文次序予以詮釋,注文淺顯易曉,簡捷明快。

古籍簡介

金匱著作。二十五卷。清·徐彬撰於1671年。
作者根據徐鎔本《金匱要略》的條文次序予以詮釋,注文淺顯易曉,簡捷明快。注後或補以論述,旨在進一步闡發原書蘊奧,書中發表個人見解較多,頗為後世醫家所重。
現存多種清刻本、《四庫全書》本等。

四庫提要記載

《金匱要略論注》·二十四卷(通行本)
漢張機撰,國朝徐彬注。機字仲景,南陽人。嘗舉孝廉,建安中官至長沙太守。是書亦名《金匱玉函經》,乃晉高平王叔和所編次。陳振孫《書錄解題》曰:此書乃王洙於館閣蠹簡中得之,曰《金匱玉函要略》。多所發明。其稱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火者不必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無水者不必去火,宜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遂開明代薛已諸人探本命門之一法,其亦深於醫理者矣。冰名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稱為京兆府參軍。林億等引《人物誌》,謂冰為太僕令。未知孰是。然醫家皆稱王太僕,習讀億書也。其名晁公武《讀書志》作王砅,《杜甫集上卷論傷寒,中論雜病,下載其方,並療婦人。乃錄而傳之,今書以逐方次於證候之下,以便檢用。其所論傷寒,文多簡略,故但取雜病以下止服食禁忌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而仍其舊名云云。則此書叔和所編,本為三卷,洙抄存其後二卷,後又以方一卷散附於二十五篇內,蓋已非叔和之舊。然自宋以來,醫家奉為典型,與《素問》、《難經》並重,得其一知半解,皆可以起死回生,則亦岐、黃之正傳,和、扁之嫡嗣矣。機所作《傷寒卒病論》,自金成無己之後,注家各自爭名,互相竄改。如宋儒之談錯簡,原書端緒,久已瞀亂難尋,獨此編僅僅散附諸方,尚未失其初旨,尤可寶也。漢代遺書,文句簡奧,而古來無注,醫家猝不易讀,彬注成於康熙辛亥,注釋尚為顯明,今錄存之,以便講肄。彬字忠可,嘉興人。江西喻昌之弟子,故所學頗有師承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