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草

金仙草

金仙草,菊科蚤草屬,主要分布在四川、廣西等地。

基本信息

金仙草

種中文名:金仙草
種拉丁名:Pulicaria chrysantha (Diels) Ling
種別名:金花蚤草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蚤草屬
屬拉丁名:Pulicaria
海 拔:2500-3000
命名來源:【Not.Bot.Gard.Edingb. 18: 197. 1934】
中國植物志:75:291
組中文名:多羽毛組
組拉丁名:Sect.Francoeuria(Cass.)Hook
亞族中文名:旋覆花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Inulinae O.Hoffm.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根狀莖粗厚,木質,有幾個簇生的莖和被密生長柔毛的芽。莖直立,高30—60厘米或更高,堅硬,至少下部木質,宿存,基部徑達4毫米,有細溝,被開展和蜷曲的毛,上端有腺和較密的毛,上部或有時從中部起有傘房狀斜升細長的分枝,全部有密生的葉;節間長3—12毫米;腋芽被白色密毛。葉開展,線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5—5.5厘米,寬0.3—1.2厘米,基部圓形或稍心形,半抱莖,邊緣有鋸齒或圓齒,頂端稍尖,有小尖頭,上面有疏短糙毛,下面被灰色柔毛和腺點,有較長的毛;中脈和側脈凸起,網脈細;上部葉漸小,漸密集並轉變成總苞片狀。頭狀花序在莖端和枝端單生,徑15—35毫米。總苞寬鍾狀,長10—13毫米,寬達15毫米;總苞片多層,外層稍短,倒披針形或舌形,下部革質,上部草質,常反折,外面被腺和柔毛,內層線狀披針形,漸細尖,成長尾狀,除中脈外乾膜質,上部邊緣有長緣毛。,舌狀花1層,舌片長圓狀線形,黃色,長約10毫米,頂端有3齒3兩性花細管狀,上部稍寬,長達8毫米,外面有腺;裂片披針形,尖,深黃色;花葯上端漸尖,基部有長尾。冠毛白色,後稍黃色,外層有多數膜片,膜片長約0.3毫米,狹長披針形,全緣或頂端撕裂;內層有多數具微齒或上端稍羽狀的長毛,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瘦果近圓柱形,有細溝,頂端截形,長2.7毫米,被密粗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產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汶川、黑水、馬爾康、米亞羅、木里、稻城),在廣西也採到標本。生於亞高山或高山草地或林緣,海拔25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汶川雜谷腦。
本種提示:此種曾經前人列入旋覆花屬的旋覆花組sect.Inula,但它的冠毛顯然有2層,外層由5—6個或較多的膜片組成,內層有10一20個具微齒而上部稍作羽狀的長毛,與蚤草的特徵符合。此種莖基部有簇生被長柔毛的芽,與下一種極相似,似以改列於蚤草屬為適宜。從冠毛的構造和葉的形狀,此種有兩個類型,在外形上常不易區別,所以暫作為變種:(1)金仙草變種var。Ohrysantha,冠毛外層的膜片線狀披針形,近毛狀,內層有約20個上部稍羽狀的長毛;葉較短,長為寬的3—5倍。主要產於四川和雲南。(2)少毛變種var.OligochaetaLing,var.nOV·,冠毛外層的膜片狹披針形,較少數,內層有10個上部稍羽狀的長毛;葉較長,長為寬的4—6倍。主要產於四川西部(浪打、西昌、貢嘎嶺等)。金仙草是民間藥草,功效不詳。少毛變種在西昌等處用為驅蚤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