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菸葉

野菸葉

野菸葉,中藥名。為茄科植物假菸葉樹 L.的葉或全株。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行氣血,消腫毒,止痛之功效。用於胃痛,腹痛,痛風,骨折,跌打損傷,癰癤腫毒,皮膚潰瘍,外傷出血。

基本信息

別名

大王葉、大黃葉、土菸葉、假菸葉、石煙、臭煙、洗碗葉、大毛葉、大菸葉、天蓬草、大發散

入藥部位

葉或全株。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

歸心、肺經。

功效

行氣血,消腫毒,止痛。

主治

用於胃痛,腹痛,痛風,骨折,跌打損傷,癰癤腫毒,皮膚潰瘍,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手腳痛風:鮮野菸葉適量,搗碎和酒炒熱,推擦患部。(《閩南民間草藥》)

2、治癬:毛葉樹煨水洗患處。

3、治無名腫毒:毛葉樹適量。搗絨敷患處。(2-3方出自《貴州草藥》)

4、治癰瘡腫毒,濕疹,皮炎,外傷感染:假菸葉鮮品搗爛外敷。或煎濃汁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5、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野茄樹根9-15g。水煎3次分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使用注意

本品全株有毒,以果最毒,內服宜慎。

採集加工

葉於開花前采,全株全年可采,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假菸葉樹又名:茄樹、野茄樹、毛葉樹、倒吊金扣、金扣攔路虎、黃水茄、常山果。小喬木,高1.5-10米,小枝密被白色具柄頭狀簇絨毛。葉大而厚,卵狀長圓形,長10-29厘米,寬4-12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鈍,上面綠色,被具短柄的3-6不等長分枝的簇絨毛,下面灰綠色,毛被較上面厚,被具柄的10-20不等長分枝的簇絨毛,全緣或略作波狀,側脈每邊7-9條,葉柄粗壯,長約1.5-5.5厘米,密被與葉下面相似的毛被。聚傘花序多花,形成近頂生圓錐狀平頂花序,總花梗長3-10厘米,花梗長3-5毫米,均密被與葉下面相似的毛被。花白色,直徑約1.5厘米,萼鐘形,直徑約1厘米,外面密被與花梗相似的毛被,內面被疏柔毛及少數簇絨毛,5半裂,萼齒卵形,長約3毫米,中脈明顯;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2毫米,冠檐深5裂,裂片長圓形,端尖,長6-7毫米,寬3-4毫米,中脈明顯,在外面被星狀簇絨毛,雄蕊5枚,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約為花絲長度的2倍,頂孔略向內;子房卵形,直徑約2毫米,密被硬毛狀簇絨毛,花柱光滑,長約4-6毫米,柱頭頭狀。漿果球狀,具宿存萼,直徑約1.2厘米,黃褐色,初被星狀簇絨毛,後漸脫落。種子扁平,直徑約1-2毫米。幾全年開花結果。

生長環境

生長於荒野灌木叢中。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1、對肌肉的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4、毒副作用,有毒。

相關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消黃腫,擂粥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