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金線蓮

野生金線蓮

野生金線蓮,分為自然野生金線蓮、人工種植金線蓮、瓶苗金線蓮,起源於中國台灣台東後於福建南靖發掘,並以此為中心點向鄰近縣市採挖,福建野生金線蓮幾經過度採挖幾乎絕跡,目前僅在山野中零星可見。1990年,福建金線蓮被列為瀕危珍稀藥用植物加以保護。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野生金線蓮野生金線蓮

野生金線蓮,金線蓮(金錢草)名稱。

野生金線蓮(金線草)之流傳,於1973年福建省南靖縣誌記載為“金線草”。至1958年由台灣謝阿才、陳建鑄二氏在科學園藥雜誌發表,當時以該植物葉片之主脈及側脈如金線相接而成;非象徵蓮花之“蓮”而取名,故不宜以“金線蓮”為稱呼,理應以“金線蓮(金線連)”為名,更改蓮字為連,於是再更正取名為金線蓮(金線連)(Jinxianlian)。1980年台灣客商千里迢迢來南靖叫農民尋找野生金線蓮並且收購而流傳於南靖民間因野生金線蓮(金線草)為極名貴之藥材,葉片鑲嵌著極為優美金色線條,至今野生金線蓮(金線草)有記載名稱:

形狀

野生金線蓮野生金線蓮

野生金線蓮形狀因產地來區分,簡單舉個例子,福建野生金線蓮金線金黃色葉面墨綠色紅背,葉小且厚,葉小直徑1~3厘米,株高8~15厘米,根莖細軟,莖圓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狀,莖節明顯;葉互生具柄,呈橢圓形,葉面有光澤、墨綠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花為完全花,總狀花序具有1~6朵鬆散的花,花序梗長7~10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狀披針形。

廣東野生金線蓮線密呈金黃色葉面墨黑紅色紅背,葉小且厚,葉小直徑1~4厘米,株高8~15厘米,根莖細軟,為藤形狀,自然彎曲,莖圓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狀,莖節明顯;葉互生具柄,呈橢圓形(葉面比福建稍尖),葉面有光澤、墨黑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花季為10~3月,花為完全花,總狀花序具有1~6朵鬆散的花,花序梗長7~10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狀披針形。生長旺季為8~10月份,淡季為2~5月份。

廣西野生金線蓮金線金黃色背紅青相襯,大小不一,葉面呈綠稍薄,葉大直徑1~4厘米,株高8~20厘米,根莖細軟,莖圓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狀,莖節明顯;葉互生具柄,呈橢圓形,葉面有光澤、墨綠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花為完全花,總狀花序具有1~6朵鬆散的花,花序梗長8~13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狀披針形。

雲南野生金線蓮金線金黃色葉面暗紅背紅,葉大直徑1~5厘米,株高8~25厘米,根莖細軟,莖圓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狀,莖節明顯;葉互生具柄,呈橢圓形,葉面有光澤、墨綠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花為完全花,總狀花序具有1~6朵鬆散的花,花序梗長8~15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狀披針形。

貴州野生金線蓮金線金銀互襯葉面呈綠色,葉小直徑1~3厘米,株高8~15厘米,根莖細軟,莖圓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狀,莖節明顯;葉互生具柄,呈橢圓形,葉面有光澤、墨綠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花為完全花,總狀花序具有1~6朵鬆散的花,花序梗長8~10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狀披針形。

藥性

味甘,性涼。

產地與價格

野生金線蓮的價格,是根據產地不同來定價的。最貴的野生金線蓮,首選福建、廣東,其次廣西。因為這三個產地金線蓮的金線比較密、葉子比較厚。再下來就是雲南、貴州、海南、這三個產地的金線蓮比較便宜。並不是報紙上所說的商家在炒作囤貨和採摘期造成的,主要是野生金線蓮過度採摘等原因,原本產量就少的金線蓮更是少之又少導致價格一直飆升。

藥材性狀

本品呈皺縮捲曲,不規則狀的乾燥全草,根莖圓柱形,多彎曲,長1-5cm,表面棕褐色,莖節明顯,下部集生2-4片葉,葉互生,多捲縮而完整,展開為寬卵形,表面黑棕色,下面暗紅色,部分葉脈紫紅色,葉柄基部鞘狀抱莖,偶見總狀花序頂生,花暗棕色,少見蒴果矩圓形,香氣特異,味淡。

成分

含糖類成分(多糖13.326%,低聚糖11.243%,還原糖9.73%)、牛磺酸、強心甙類、酯類、生物鹼、甾體,多種胺基酸,微量元素及無機元素等。

藥理

野生金線蓮野生金線蓮

(成份中)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兩者的含量均高於國產西洋參和野山參;它們與牛磺酸、多糖類成分具有營養、抗衰老、調節人體機體免疫的作用。因此,台灣民眾及畲族等民眾將其當作補虛的滋補強壯品是有道理的。

性味、功效:甘、平;具清熱涼血、袪風利濕、強心利尿、固腎、平肝等功效。主治:咯血、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肺炎、糖尿病、血尿、乳糜尿、風濕病、小兒急驚風、百日咳、毒蛇咬傷等症(《福建藥物志》);有的則認為:具清熱涼血,除濕解毒之功,還可用於重症肌無力等;有的則認為具清熱涼血,袪風利濕,滋補強壯之功,還可治療體虛、急慢性肝炎等。近年來,還用於治療高血壓、腫瘤、心臟病、化膿性骨髓炎、口瘡、性病等。在福建各地民間用藥情況略有不同:閩西地區(寧化、清流、泰寧等縣)民間多用於小兒高燒不退、驚風等;閩南地區(漳州、廈門、泉州)多用於清熱涼血、肝火過旺、治療感冒發燒、腎炎、膀胱炎、糖尿病等;閩中地區多用於消炎鎮痛,治療膽結石、膽道炎等;閩東地區多用於袪風濕,通經絡、養血、通痹,治療風濕骨節病,腰膝痹痛等。

功效

野生金線蓮別名金線蘭、金絲草,為蘭科開唇植物花葉蘭屬多年生珍稀中草藥,1990年被主產該藥材的福建省省政府列為瀕危藥用植物。它在民間使用非常廣泛,有清熱涼血、祛風利濕、解毒、止痛、鎮咳等功效,主治咯血、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風濕性關節炎腫瘤等疑難病症,在小孩急驚風、去胎毒、保肝護肝、治療糖尿病、乳癌、胃癌方面效果顯著。素有“藥王”、“金草”、“神藥”、“鳥人參”等美稱。經有關部門測定發現,金絲蓮中胺基酸組成、成分、含量及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於國產和野生西洋參。幾百年來為歷代皇宮的專用御品。現為賓館、酒家及不少家庭的高檔煲湯材料。

食療方法

野生金線蓮野生金線蓮

野生金線蓮全草均可入藥,其味甘、性平、有清熱涼血、祛風利濕、平衡陰陽、扶正固本,陰陽互補、生津養顏、調和氣血、五臟、養壽延年的功用入腎、心、肺三經,能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解毒、止痛、鎮咳等功效,主治咯血、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腫瘤等疑難病症。

用法

“野生金線蓮燉鮑魚”有清熱潤肺、治肝脾病、肺癆病、遺精、遺漏諸病、降血壓補虛益氣之功效。

“金線蓮燉排骨”有排毒養顏抗衰老、對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風濕性關節炎,急慢性肝病高血壓等均有輔助功效。

“野生金線蓮煮水喝”對小兒高燒不退、咳嗽、急驚風效果好、飲用一段時間,能有效消除青春痘和粉刺。

“野生金線蓮燉水鴨”有保肝護肝、清熱涼血、固腎、平肝、祛風利濕、解毒、止痛、鎮咳參考資料。

1全國中草藥彙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彙編(下)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年第1版214頁。

2三明市醫科所宋偉文主編三有畲族民間醫藥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322頁。

3何麗君第六次福建省中藥學研討會論文集福建省中醫藥學會2000年12月4頁。

種類與品種

野生金線蓮野生金線蓮

野生金線蓮種類很多種,各個產地野生金線蓮功效也略有不同,真正有功效的野生金線蓮權威機構曾對20多種金線蓮的成分進行鑑定,發現只有少數幾種具有明顯保健功效,其他品種保健成分很低。保健成分較強的主要是福建品種、廣東品種,以及廣西靠近柳州、桂林一帶的品種。

特別是野生金線蓮乾貨,因為已經烘乾很難判斷是哪裡的品種。鑒於對廣大消費者強烈要求,筆者以圖片來解說,希望對消費者有幫助。有功效的野生金線蓮水色是暗紅、顏色偏暗,味道是稍甘,比較耐泡。而沒有功效的野生金線蓮水色是淡黃色、味道稍澀,不耐泡。

野生與培植

野生金線蓮野生金線蓮

由於野生金線蓮在自然界的蘊藏量已很稀少,所以,野生金線蓮於1990年被主產該藥材的福建省省政府列為瀕危藥用植物。野生金線蓮只能生長在人跡罕至處於原始生態的深山老林內,需要特殊的大自然循環氣候,陽光雨露的巧妙結合。是極稀有的野生山珍極品,絕非人工可植。野生金線蓮采起來去種植成活率等於零,它只能不大不小生存一個月左右,根部就開始腐爛。現在市場上培植金線蓮的功效均無法與野生金線蓮的功效相提並論,所以價值非凡,為歷代皇宮的專用御品。現為賓館、酒家及不少家庭的高檔煲湯材料。

野生金線蓮與培植金線蓮的區別:

野生金線蓮由於長期在自然界風吹雨打分辨起來很容易,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野生金線蓮的根比較長3~10厘米而培植金線蓮是1~3厘米。

二:野生金線蓮在自然界生存它的莖部顏色比較暗綠而培植金線蓮是嫩白。

三:野生金線蓮大小不一而培植金線蓮基本大小一致。

四:野生金線蓮比較髒、土質較多而培植金線蓮是潔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