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登高會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名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我國古代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月日並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名“重陽”,又名“重九”。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 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民俗介紹

夏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為陽數,故稱重陽。歷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會”。此俗源於一個古怪離奇的避邪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有詳述。從魏晉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陽風俗猶盛。當時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極閣,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為最著。此山漢時建有一亭,晉元帝渡江傳說“馬化為龍”,遂命此亭為“化龍亭”;山側有梁達摩古洞,游者甚眾,形成“幕府登高”之俗。清嘉慶十年(1805),由胡蘭川太守(江寧知府)等府縣官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發起,有制軍、撫軍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樓”,長夜明燈,既為導航燈塔,又可觀覽勝景,被遠近百姓譽為善事。
重陽節,南京人喜食重陽糕,“或粉或面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稱駱駝蹄”,飲菊酒,賞菊花,制重陽旗賞給兒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時鮮盒,謂“重陽節盒”。
如今人們逢重陽也欣然登高,但不為避邪,而是欣賞祖國壯麗河山及建設新貌,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相關條目

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