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陰

重陰。 重陰。 《詠冬》:“繁雲起重陰,回飈流輕雪。

兩種屬於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如:一晝夜的夜半:夜為陰,夜半為陰中之陰。故稱重陰。 身冷,脈微欲絕的症脈都是陰盛,稱為重陰,說明陰寒之盛。把自然氣候和人的病變聯繫起來,如冬季屬陰,為寒邪,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稱為重陰
英語:
superposed [WTBX]yin[WTBZ]
overabundant [WTBX]yin[WTBZ]

詞典解釋

1.
亦作“ 重隂 ”。1.指雲層密布的陰天。
漢 張衡 《南都賦》:“玄雲合而重隂,谷風起而增哀。” 南朝 宋 謝惠連 《詠冬》:“繁雲起重陰,回飈流輕雪。”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連日重陰,人謂必雨。”
2. 指陰雨。
三國 魏 曹植 《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文選·成公綏<嘯賦>》:“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隂。” 李周翰 註:“雲雨謂之重隂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守塉》:“亢陽則出谷颺塵,重陰則滔天凌丘。”
3. 指地下。
4. 猶濃陰。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二:“山岡有餘暎,巖阿增重陰。” 唐 王維 《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綠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
5. 雙重庇蔭。
晉 潘岳 《楊荊州誄》:“余以頑蔽,覆露重隂。仰追先考,執友之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