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公共財政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新聞出版研究中心

簡介

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1988年3月,其前身是重慶市人民政府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1998年7月更名為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重慶社會科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機制,是市政府直接領導下的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機構。原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鴻舉,市政府副市長程貽舉、趙公卿曾先後兼任過“中心”主任,現任“中心”主任是市政府副市長童小平。“中心”實行以常務委員為主體,相關專家群為依託,“中心”常務委員聯絡辦公室為日常工作部門的組織構架。 “中心”日常工作機構為“中心”綜合處(秘書處),同時在“中心”綜合處(秘書處)掛“中心常務委員聯絡辦公室”的牌子。
“中心”職能主要是圍繞重慶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開展跟蹤研究和超前研究,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和諮詢意見,為制定重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區域發展政策提出建議;接受委託參與或組織對有關部門和地區擬定的發展規划進行研究和論證,提出意見和建議;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下開展工作,承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分配的研究課題及有關任務;與全國各省(市、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或政府研究室)及有關單位交換信息資料,根據需要和可能開展聯合研究;組織、協調、運營重慶發展論壇(高層論壇和專題論壇);做好重慶市重大決策諮詢課題的組織管理工作;有針對地為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提供諮詢研究服務;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中心領導

主任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童小平,女,漢族,1952年6月生,重慶人,大學,文學學士,高級經濟師,1969年2月參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02-1971.02 四川省彭水縣鹿角區、江北縣靜觀公社知青;
1971.02-1978.03 西南合成製藥廠宣傳科幹事、機關團支部書記;
1978.03-1982.02 西南師範學院(西南大學)中文系學習;
1982.02-1989.02 四川省重慶市計畫委員會經濟研究室幹事、副主任;
1989.02-1992.05 四川省重慶市計畫委員會經濟調節計畫處副處長、處長;
1992.05-1993.08 四川省重慶市計畫委員會副秘書長、經濟調節計畫處處長;
1993.08-1997.08 四川省重慶市計畫委員會副主任;
1997.08-2000.05 重慶市計畫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2000.05-2003.03 重慶市發展計畫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03.01-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二屆市委委員,市二次黨代會代表。
分管發展改革、物價、統計、北部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社科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婦女兒童工作,聯繫群團工作。

常務副主任

陳 澍 重慶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共重慶市第三屆、第四屆委員會候補委員。
福建師大中文系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議組專家,重慶市農業經濟管理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共重慶市委直接掌握聯繫專家,重慶市科技顧問團顧問,重慶市旅遊經濟顧問,第三屆重慶市學位委員會委員,重慶市社會科學研究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獎獎勵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社會科學屆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改革雜誌社社長兼《改革》總編輯,《重慶社會科學》、《思考與運用》主編;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市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兼職教授、重慶大學客座教授、西南大學兼職教授、西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重慶郵電大學兼職教授、重慶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社科研究方面:主持過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社科研究重大課題和一般課題。其中,國家軟科學重大招標項目《城鄉統籌與農村生活形態變化研究》填補了重慶市直轄以來該項目的空白。在《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業問題》、《改革》等刊物發表過多篇論文。
社科研究獲獎:省部級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文學創作方面:著有《走向天堂》(作家出版社,1992年)、《鳳鳴梧桐》(作家出版社,1994年)等多部長篇和數十篇文學作品。代表作《走向天堂》、《鳳鳴梧桐》先後被《光明日報》全文連載,並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廣播連續劇在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全國各地輪播。
作品研討會: 光明日報、中國作家協會、作家出版社、全國婦聯、福建省作家協會聯合在人民大會堂為《走向天堂》、《鳳鳴梧桐》舉行專題研討會;福建省作家協會在福州市為《創造伊甸園》舉行專題作品研討會。
文學創作獲獎:長篇報告文學《走向天堂》先後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福建省百花文藝獎一等獎、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一等獎、黃長鹹優秀文學作品獎一等獎。

副主任

陳 紅 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學學士、教育學碩士。先後在四川省地質局403地質隊政治部宣傳科、重慶市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辦事處、中共重慶市大渡口區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工作。
多年來主要從事黨員教育、對外宣傳和行政後勤管理工作,公開發表《關於現代城市形象宣傳觀念的思考》等文章,編輯出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與實踐》、《AAPP在重慶——新聞報導集錦》,與人合著《神秘三峽 魅力重慶》、《重慶概覽》等書。
張 波 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管理學博士、副研究員。重慶市區域經濟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五個一批”人才,重慶市社會科學研究系列高級職務評審會副主任,兼任重慶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重慶科技青年聯合會常務理事。
曾擔任西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團總支書記、學生黨支部書記,重慶社會科學院科研組織處處長、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重慶社會科學院新聞中心主任、重慶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重慶社會科學研究系列中級職務評審會副主任。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項目6項,主持或主研其他項目20餘項,在國內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0多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政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王勝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院機關黨委書記、工會主席。
管理學博士,重慶市青聯委員。曾任重慶社科院綜合處處長,中共重慶市奉節縣委常委、縣委“兩新”工委書記。
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3項,省部級研究項目10餘項。主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10項。出版個人學術專著1部(29萬字)。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在國外學術期刊發表英文論文3篇(EI檢索2篇)。有10餘篇決策建議獲得市領導的肯定性批示。獲省部級研究獎3項,先後記三等功和一等功各1次。
陳勁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學博士。重慶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作協會員。曾任過教師、編輯,2003年起,先後擔任重慶市文明辦調研處副處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處副處長,重慶市文改辦秘書組組長,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基層處處長、辦公室主任。
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健康研究。出版專著《中國人誠信心理結構及其特徵研究》,公開發表論文及相關文章10餘篇。參與編輯《讀點經典》系列叢書、《諸子百家箴言精選》、《古今中外箴言1000則》、《中外朗誦經典詩文選》等書籍。參與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心理學新視點》。

副秘書長

孟小軍 袁 偉 李修華 陳德強 鄧 濤 蔡耀平 陳一洲

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裝備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套用心理學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決策諮詢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公共財政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開發性金融研究中心
·重慶市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重慶市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
·重慶市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工商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投資管理服務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新聞出版研究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新聞傳播研究中心
·房地產研究中心
·民營經濟中心
·重慶市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和諧重慶研究中心
·重慶市內陸型城市開放發展研究中心
·大足石刻藝術研究所
·旅遊經濟文化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