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革斷罟匡君

里革斷罟匡君

本文出自《國語》中的《魯語上》。寫魯宣公不顧時令,下網捕魚,里革當場割破魚網,強行勸阻的經過。

基本信息

原文:

罟
里革斷罟匡君】
宣公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①,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②,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③。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為夏槁,助生阜也④。鳥獸成,水蟲孕,水虞於是乎禁罜,設阱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⑤。且夫山不槎櫱,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麋,鳥翼鷇卵,蟲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⑥。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⑦。"公聞之,曰:"吾過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⑧師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於側之不忘也。"⑨

注釋:

①宣公:魯宣公,濫:下網捕魚。里革:魯國大夫,:魚網。
②土蟄:冬眠的動物。
③水虞:掌管水產的官員。罛:捕魚大網。罶:捕魚的竹籠。名魚:大魚。川禽:水生動物。嘗:嘗新。
④獸虞:掌管鳥獸的官員。罝:捕獸器。羅:捕鳥的網。矠:刺取。槁:乾枯。指乾魚。
鹿:小魚網。阱:陷阱。鄂:捕獸器。廟庖:宗廟中的廚房。
⑥槎:砍伐。櫱:樹木被砍後長出的新枝條。 夭:尚未長大的草木。鯤:魚子。鮞:小魚。麑:小鹿。麇:小駝鹿。鷇:初生的小鳥。蚔:蟻卵。蝝:蝗的幼蟲。古人常用做醬。
⑦無藝:沒有限度。
⑧有司:主管某一部門的官員。 諗:規諫,勸告。

⑨師:樂師。存:樂師的名字。

譯文

魯宣公在夏天把魚網沉在泗水深處捉魚,里革把他的魚網割斷,扔在一邊,說:“古時候,大寒過了,冬眠的動物就甦醒了,水虞便籌劃用扳網、竹籠去捕大魚,撈甲魚、蛤蚌之類,送進宗廟祭祀,請老祖宗嘗新。也叫全國都仿照,為的是促進陽氣的升發。等到鳥產卵、獸懷胎,魚鱉都長大了,獸虞便禁止網羅鳥獸,只準刺取魚鱉,風成乾肉,為的是幫助鳥獸繁殖。等到新生的鳥獸長成,魚鱉又開始孕育了,水虞便禁止用小魚網捕魚,只準設陷阱捉鳥獸,這是為著祭祀的需要,讓魚鱉長大後再取來享用。再說,山上不能砍重生的嫩條,水邊不準割鮮嫩的草木,捕魚時禁捉小魚,獵獸時留下小鹿和小麋,捕鳥時保護雛鳥和鳥卵,捉蟲時不傷害蟲卵和幼蟲,都是為了讓萬物繁殖茂盛啊。這都是古人的教訓。現在魚兒正在懷孕,你不設法助它生長,還向深水下網,未免貪得無厭哪!”
宣公聽了,說:“我有過錯,里革便糾正我,這不很好嗎?這掛魚網真好,使我懂得治國的方法,宮中的主管好好把它保藏起來。讓我永不忘記里革的規勸。”有個名叫存的樂師,正在旁邊伺候,便說:“你保存這個魚網,還不如把里革安置在身邊,不是更可不忘他的規勸嗎?”

本文讀解

本文記敘的是魯大夫里革對魯宣公不顧時節任意捕魚進行勸諫的事情。
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注意到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定下一些規矩。里革為了維護這些規矩,斷然割掉國君布下的魚網;魯宣公能夠虛心納諫;師存及時進言,三人各具特色,他們的品德值得後人學習。
本文為我們提供了最早的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的文獻資料;了解到兩千多年前的漁獵制度。這可能是人類最早的水產資源、野生動物、森林草原保護法的初稿。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休漁期、禁獵期的輪休制度,具有樸素的環保主義精神。

作品賞析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有益於人類的鳥獸蟲魚,總是採取有節制的捕獲策略的。這就是今天所說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但是今天卻沒有古代保護的好,採取殺雞取卵的方式濫用資源,破壞了環境,貽誤子孫後代。
本文寫魯宣公不顧時令,下網捕魚,里革當場割破魚網,強行勸阻的經過。情節雖簡,卻極盡起伏變化之妙;事情雖小,卻蘊含深刻的道理。
里革先聲奪人,引古論今,批評宣公任意捕魚的行動,是出於貪心。樂師存也是快人快語,使“匡君”的主題更加突出。
注意保護自然資源,古人很早就從實踐中總結出來了。本文借里革之口對此作了很好的闡述。魯宣公不懂得這個道理,受到里革的批評,但他那種勇於改正錯誤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閱讀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