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區

里下河地區

里下河地區位於江蘇省中部,西起裏運河,東至串場河,北自蘇北灌溉總渠,南抵新通揚運河,總面積13500餘平方公里,屬江蘇省沿海江灘湖窪平原的一部分。因裏運河簡稱里河,串場河俗稱下河,平原介於這兩條河道之間,故稱里下河平原即里下河地區。里下河地區主要有東台、大豐、高郵、江都、興化、泰州等城市。里下河地區構成了平原區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路。淮河、長江不斷挾帶泥沙入海,並在波浪、湖汐和沿岸流作用下,在這一海灣口堆積成沙堤,形成與外海隔開的潟湖,最近3000多年以來,潟湖在江淮諸多支流注人的影響下,水質逐漸淡化成為淡水湖,因湖泊內泥沙淤積,又演變形成了今天四周高、中間低的鍋底窪平原區。里下河地區也是江淮文化,淮揚文化代表地區,流行江淮官話淮揚片和通泰片。

基本信息

形成歷史

里下河地區里下河地區
里下河平原的形成歷史短暫。在距今約7000年前後,海平面上升至的位置並漸趨穩定,當時江蘇中部的海岸線呈向西凹入的弧形,現今的里下河地區當時還是介於沿淮河與沿長江兩個沖積平原之間的一個大海灣。淮河、長江不斷挾帶泥沙入海,並在波浪、湖汐和沿岸流作用下,在這一海灣口堆積成沙堤,形成與外海隔開的潟湖,3000多年以來,潟湖在江淮諸多支流注人的影響下,水質逐漸淡化成為淡水湖,因湖泊內泥沙淤積,又演變形成了今天四周高、中間低的“鍋底窪”平原區。里下河平原地勢低平,水網稠密,湖盪相連,地下水位高,以濕生、沼生等水生植物居多。

裏運河(里河)

裏運河簡稱里河。裏運河是連線長江與淮河的運河,最初在公元前五世紀開鑿,當時叫邗溝。自漢以後,出於軍事、經濟或水利需要,歷代均有整治,到1959年最後一次大規模疏通拓寬,形成今日京杭大運河蘇中段。拓寬後,在現在運河西邊,還保留了一段古運河,作為歷史見證。今天裡運河,南從揚州邗江瓜洲古渡,北至淮安清江浦清江大閘,長170餘公里。流經揚州、高郵、寶應、淮安,為通行蘇中蘇北河運幹道。

串場河(下河)

下河為串場河俗稱。串場河初為唐代修築海堤時形成的復堆河,是鹽文化的搖籃。從宋代開始,沿新修捍海堤(世稱范公堤)一線有富安、安豐、梁垛、東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白駒、劉莊十大鹽場(即著名的古東台地區淮南中十場,其中東台為以上十大鹽場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因復堆河將這十大鹽場串聯起來,所以稱串場河。

串場河以東台海道口為界,分南北兩段,由海安(原東台紫石鄉)向北流經富安、安豐、梁垛至何垛場,為南串場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經丁溪、草堰(原屬東台北鄉)、白駒(原屬東台北鄉)、劉莊(原屬東台北鄉)、伍佑、新興、廟灣,為北串場河。今天串場河全長170公里。在明末清初,曾有一個詩人吳嘉紀,他的詩記述了里下河時代和歷史的苦痛。

主要城市

東台

里下河地區里下河地區
東台,簡稱“台”,建於西漢,古稱西溪、東亭、東淘、海春、晏溪,被譽為“黃海明珠”。東台市東抵黃海,西襟沃野,南依長江,北望徐淮。東台依海而生,拓海而興,擁有85公里黃金海岸線,東台沿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濱聖地。

沿海有台是為高地。東台自古就是江蘇沿海大都市,以產鹽出名,是江蘇著名的魚米之鄉,素有“天上瑤台”、“濕地之都”、“小上海”、“繭都”、“發繡之都”、小淘浦等美譽。東台鹽灶文化是中國鹽文化的代表,是淮鹽文化的搖籃。東台董永七仙女的愛情傳說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泰州

泰州市位於長江東北岸,里下河平原的南緣,下轄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泰興市 、靖江市興化市。總面積5848平方公里,人口507萬,其中市區59萬人,泰州舊城南北狹長,形似鳳凰,故又名“鳳凰城”。泰州成陸歷史較早。據青墩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考證,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這裡已有人類居住。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縣為泰州,取安泰之意,泰州之名始於此。

高郵

里下河地區里下河地區
高郵市地處江淮平原南端。屬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帶,高郵有著7000年文明史和2237年建城史,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23年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華夏一郵邑,神州無同類,是中國兩千多個縣市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古代高郵史稱江左名區,廣陵首邑,由宋置軍至清設州,有九百多年中等行政區劃的經歷。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設高郵縣。南北朝時置郡。宋、元時期歷置軍、州、路、府。明代撤縣設州。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置縣。1991年撤縣設市。高郵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都

江都區是江蘇省揚州市下轄區,地處於江蘇省中部,南瀕長江,西傍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東與泰州市接壤,北與高郵市毗連。

江都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從事各項農業生產活動。春秋時期屬吳國。秦楚之際,項羽欲在廣陵臨江建都,始稱江都。

江都區連續十屆被評為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列全省縣級市第9位,被確定為全省首批10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2012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報告,首度推出“2012年度中國市轄區綜合實力百強”(全國百強區)名單,江都區成功入榜,名列第48位。

興化

興化市位於揚泰以北,是蘇中腹地、里下河地區獨特的“水鄉澤國”,大小湖泊十多個,河道水網縱橫交錯,原始自然的水景生態環境不可多得。古城興化已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明清風格。雖然是水鄉腹地,興化的交通還是比較便利的:新長鐵路穿境而過,寧靖鹽高速公路、寧鹽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城鎮鄉村路路通。

大豐

大豐區地處江蘇省東部。大豐東臨黃海,西連興化市,南與東台市接壤,總面積3059平方千米。

大豐1941年為東台市東台縣台北行署(註:1941年東台為市、縣並存城市,東台縣隸屬於東台市,東台為江蘇十三大城市之一),1942年5月始設台北縣,歷為東台屬地,由東台析出,“台北”之意為東台北部,後因與台灣省台北市、台北縣(今新北市)重名,1951年8月更名為大豐。1996年8月撤銷大豐縣,設立大豐區。

交通物流

里下河地區構成了平原區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路。

公路

里下河地區里下河地區
京滬高速公路寧鹽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江宜高速公路、揚溧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淮江公路(S237)、興泰公路

正在或即將建設的高速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工程(將在“十二五”期間對其進行擴容改造。)

寧鹽高速公路(正規劃中)

阜興泰高速公路(有關部門和單位正抓緊做好該項目工可審查後期的相關工作,力爭2013年早日開工建設。)

浦儀高速公路(還是寧鹽高速公路的先導段。)

揚天高速公路

鐵路

寧啟鐵路(電氣化改造正在進行,預計2002年底全線通車,2015年有望先行開通南京到揚州的動車組)

連鎮高鐵(在建中,預計到2018年建成竣工)

新長鐵路

航運

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呈十字形貫穿,里下河平原水網密布,水運歷來在交通體系中占呂四港風貌(15張)有重要地位,很多城市歷史上均是依託水運優勢得以發展繁榮。

主要港口

海洋港口:1.東台港(在建)2.阜寧港3.大豐港等

長江港口:1.南通港2.泰州港3.揚州港

內陸港口:1.川水港2.川東港3.串龍港4.興化港5.高郵港6.寶應港7.傍排港等

過長江通道

至2013年今已經建成的跨江大橋:

江陰長江大橋(1999年通車,連線泰州靖江和無錫江陰)

潤揚長江大橋(2005年通車,連線揚州和鎮江)

泰州長江大橋(2012年通車,連線泰州和鎮江、常州)

蘇通大橋(2008年通車連線南通和蘇州)

正在或即將建設的跨江大橋有:

五峰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連線揚州和鎮江)

滬通大橋(連線南通和蘇州、上海)

災害治理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對淮北和里下河地區的洪澇災害十分重視。20世紀50年代就發動人民治理淮河,在淮河下游開闢蘇北灌溉總渠人海水道,修建王河閘,擴大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了里下河平原人海諸河港以及其他宣洩洪水的河道,對防治淮河下游的洪水災害發揮了巨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民眾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里下河地區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該區盛產糧、油、禽蛋、畜產品、水產品、水生植物等綠色食品等,農民的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