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蒲菜

蒲菜又名蒲子、蒲草,產於我國山東、安徽、河南等沼澤地帶,屬多年生水生植物,其葉可制蒲扇、蒲包、蒲蓆等。淮陽縣龍湖底淤泥渾厚,土質肥沃,湖裡生長的蒲子根莖可食用,稱蒲菜。蒲菜經醃製、醬制後,味美可口,無絲、脆甜、芳香。  蒲子的根莖可食,是孔子的學生子路最早發現的。據《淮陽縣誌》記載:孔子曾於公元前495年到陳州(今淮陽)遊說。第三次到陳州,時值盛夏,恰逢吳國侵犯陳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孔子和他的弟子被困在陳、蔡之間的野地里,餓得東倒西歪。子路在城湖裡拔了幾棵蒲子,剝去根莖的外皮,試嘗之後覺脆甜可口,於是仲尼師徒得以飽腹。袁世凱的堂侄袁壽山久居淮陽,愛吃蒲菜。給袁壽山做飯的廚師投其所好,為了讓其常吃到蒲菜,便將剝好的蒲菜醃製在甜麵醬內。數月後吃著脆甜、無絲、芳香,別具風味。“炒蒲菜”和“蒲菜燴鯽魚”、醬蒲菜是淮陽的佳肴。

簡介

醬蒲菜,是淮陽縣醬菜廠獨家生產的調味食品。蒲子屬多年水生植物,生長在沼澤地帶。蒲葉呈扁片狀,寬1-1.5厘米,高2-3米,露出水面,色澤青綠,可制各種編製品。

詳細信息

根莖生長在水下或淤泥深處,直徑2-4厘米。淮陽城湖淤泥深厚,土質肥沃,蒲菜生長條件得天獨厚。根莖剝去外皮,呈銀狀,生吃脆甜無絲,味美可口;熟吃久煮發脆,鮮嫩芳香;醬制別具風味,更為獨特。據《淮陽縣誌》記載,孔子於前489年到陳州(今淮陽城)時,在陳絕糧飢餓難當,其學生子路下城湖拔了幾根蒲子,剝去根莖的外皮。試嘗之後脆甜可口,於是仲尼師徒飢腹得飽。袁世凱的堂侄袁壽山久居淮陽,愛吃蒲菜。給袁壽山做飯的廚師為了投其所好,讓他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蒲菜,便將剝好的蒲菜醃製在甜麵醬內。數月後吃著脆甜,醬香濃郁,酯香純厚,別具風格。後來美馥齋、四美齋等幾家醬菜作坊也按上法醃製醬制,於是廣大民眾也吃上了醬蒲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