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心態

《伊索寓言》中記載了許多妙趣橫生的動物故事,以此隱喻人生,其中有一則《狐狸和葡萄》的寓言說的是:狐狸飢餓,看見架上掛著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臨走時自言自語地說:“葡萄還是酸的。”

這則寓言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可以說家喻戶曉,在西方還被引入了字典:sour grapes(酸葡萄)作為短語表示得不到的就說不好。而心理學中也借用了這個術語,用來解釋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它是人類心理防衛功能的一種。
其實,我們時常會遭遇那個狐狸的境遇。比如一個公司職員,雖然他很想得到更高的職位,卻總也得不到提升,為了保持內心平衡他就會自我安慰:職位越高,責任越重,還不如現在逍遙自在。另一種與“酸葡萄”心態相對應的稱為“甜檸檬”心態,它指的是人們對得到的東西,儘管不喜歡或不滿意也堅持認為是好的。例如你買了一套衣服,回來覺得價錢太貴,顏色也不如意,但你也許還是會告訴別人,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很值得。
所謂心理防衛功能是一種無意識地發揮作用,用以減輕自我所承受壓力的心理操作方式。當內心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焦慮、不安時,心理防衛功能就會運作起來,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保護自己免受傷害。面對某些無法接受的現實,我們總合樂於找出一些善良、可信,也可被理解的理由為己辯護,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
心理防衛功能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然而沉溺於其間對精神生活卻有顯著的負作用。比如魯迅筆下的阿Q,總是尋找理由為其受到的污辱或得到的不公對待開脫,這就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