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教案

背景

清同治年間發生的“ 酉陽教案” , 曾轟動全國, 是中國人民反洋教鬥爭中的重要事件。關於此次教案, 《中國史綱要( 第四冊) 》曾提及, 說是發生在1 8 6 9 年; 《辭海》列有專條,。
鴉片戰爭後,西方教會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向中國派遣了為數眾多的傳教士。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傳教士也開始深入到中國內陸地區。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原在四川已有相當基礎的巴黎外方傳教會即以重慶為據點,設立主教,管轄雲、貴、川諸省教務。1877年,英國人在重慶建立了四川的第一個天主教堂,開始在四川傳教。嗣後,美以美會、聖公會、倫敦會、公誼會、浸禮會、英美會等外國教會,相繼侵入四川,大肆發展教徒,擴充教會勢力。
外國傳教士除極少數是真正傳教外,絕大多數是披著宗教的外衣,幹著各種侵略勾當及危害當地人民的壞事:他們或強迫百姓入教,如不應允,就勾結官府,搞得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或侵占百姓土地,掠奪百姓財產,並霸占文廟、祠堂等公用設施;或占據要津,四處活動,蒐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情報,幹著危害中國的間諜活動。外國傳教士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中國人民持續不斷的驅殺教士教民、搗毀教堂的反洋教鬥爭。僅重慶就發生了多起,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酉陽教案、重慶教案、大足教案和余棟臣反教會起義。

始末

1862年,法國傳教士鄧司鐸到酉陽傳教,在小搖壩修建天主教堂“公信堂”,一些教民以傳教士為護符,橫行鄉里,強迫民眾奉教,激起士民怨憤。1865年2月,數百民眾將公信堂搗毀。8月27日,酉陽民眾又自發在縣城集會遊行,抗議教士教民欺凌平民。29日,有民眾數十人到城隍廟與教士瑪弼樂論理。瑪氏出言不遜,逞凶打人,被民眾毆斃。在法國公使威脅下,四川總督於1867年以處死1人,杖、徒、充軍數人,由民眾賠款8萬兩銀結案。此次教案以護教抑民了結後,教士教民更加囂張。1868年,法國教士李國在酉陽組織教堂武裝,欺凌平民,激起公憤。1869年1月,民團首領何彩率眾進城焚毀新修教堂,殺死李國。與酉陽毗鄰的貴州民眾也趕到酉陽參加反洋教鬥爭。教案發生後,酉陽知州派兵迫令民眾繳械解散。華籍教士覃輔臣卻乘機報復,率教堂武裝殺死民眾145人,傷700餘人。在法國恫嚇下,清政府以處死民眾2人,杖、流被捕民眾,賠款18 000兩白銀結案,覃輔臣及不法教民在法國傳教士的庇護下卻逍遙法外。是為“酉陽教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