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鼠

鄭鼠,比喻真偽混淆或以假亂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鄭鼠
拼音:zhèng shǔ
解釋:比喻真偽混淆或以假亂真。

詳細釋義

典源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子)應劭〉~64~
唐·李賢注引《尹文子》曰:「鄭人謂玉未琢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臘者為璞。周人遇鄭賈,人曰:『欲買璞乎?』鄭賈曰:『欲之。』出璞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
《戰國策》卷五〈秦策·應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20~
應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未臘者朴。周人懷璞過鄭賈曰:『欲買朴乎?』鄭賈曰:『欲之。』出其朴,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賢,顯名於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猶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鄭賈之智也,眩於名,不知其實也。」

典源譯文

應侯說:“鄭人稱玉未剖理者為璞,而周人稱沒有曬乾的老鼠肉為朴,一位鄭國商人來到周做生意,一個周人走上前來,收不收朴啊,鄭商一聽,璞?好東西,收。周人手探入懷裡,拽出一隻半乾不乾死老鼠,遞到鄭商眼前,喏,給錢。鄭商連連擺手,不要不要。平原君雖然名高天下,當年卻對他的王上趙主父(趙武靈王)幹了那些齷齪事,現在六國還這么推崇他,還不如鄭商有眼光。徒具虛名,名不副實。”

釋義

鄭人以乾鼠為璞’便與二說不同。此雲‘乾鼠’,彼雲‘未臘’,事又差舛。”後以“鄭鼠”比喻真偽混淆或以假亂真。

運用示例

全唐詩》卷七八七載《人不易知》:“ 鄭鼠今奚別,齊竽或濫吹。”
唐 廣宣《皇太子頻賜存問並索唱和新詩因有陳謝》:“ 鄭鼠寧容者, 齊竽久舍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