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雲深

鄭雲深

鄭雲深 是中文blog最早推廣者之一,善於思考。他就是“刻錄事”的博主。

他用自己言辭的方式,記錄這來時的路,這些文字,會如長明的燈燭,在黑暗中留下一道光亮的記憶,昭示他曾探索過,訪問過的地方。

基本資料

鄭雲深

姓名:鄭雲深
描述:中文blog最早推行者之一
籍貫:

個人概述

鄭雲深(zheng) 是中文blog最早推廣者之一,善於思考。他就是“刻錄事”的博主。

他用自己言辭的方式,記錄這來時的路,這些文字,會如長明的燈燭,在黑暗中留下一道光亮的記憶,昭示他曾探索過,訪問過的地方。

採訪

記者:在你眼裡,什麼叫部落格?

鄭雲深(以下簡稱鄭):Blog是weblog的簡寫,有兩層意思:首先它是Log,也就是日記/日誌,不獨是私人性的日記,所有每天記錄的都算是日記/志,因為我們的書寫都是在時間中展開的,所以它實際上包括了我們所寫的任何東西,它以時間為順序來排列內容;其次是以Web(網頁)方式顯示和發布,藉助於網際網路,人們就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經驗、想法、感受等,並由此形成一種新型的網路虛擬社群和人際交往方式。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外在形式上,Blog是個獨立的站點,是一種個人主頁,不過無需學習什麼技術軟體,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來使用,就像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筆記本開始書寫一樣簡單。

方興東從Blog作為知識過濾器的角度,取其音,將它稱為“部落格”;鄒景平根據Blog的本意,稱為網誌;海峽對岸的Blogger,則根據Blog的社群性,叫做部落格。這裡要提醒的是,不要被眾多的稱呼所迷惑,其實怎么叫法並不重要,就好像小狗狗,每個主人都給了它名字,你也可以給Blog一個喜歡的稱呼,不過就好像小狗狗有眾多的名字,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也就是“狗”,同樣,無論給Blog取什麼樣的名字,它們都是“Blog”。

記者:你是從什麼時候接觸部落格(BLOG)這個新生事物的,又是怎么成為一名部落格的?

鄭:Blog這種以時間為順序,在網路上記錄、發布內容的形式,從網際網路普及以來,就已經存在,從這點來說,不能算作新事物。只是現在它在使用上更加簡易,普及程度更廣,加上一些相關技術如XML等的結合,獲得了新生,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意義。
真正接觸到目前所提的這種Blog,是在2002年暑假,看到個人電腦上有篇文章介紹到個人日記讓我很感興趣,於是開始跟蹤。在觀察中發現這么簡易的東西,居然能有如此大的社會能量,非常感慨。後來看到方興東他們在各種媒體上對於部落格的宣傳和毛向輝在鬥牛士上的文章,讓我看到原來國內也有這么多人開始關注,於是2002年9月,在Blogger.com上申請了賬號,開始了Blog之旅。

從Log的角度來說,這不算是新的開始,我一直有塗塗寫寫的習慣,Blog讓我的這種塗寫從網下到了網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延續。這第一個Blog,我給它起名“HOWdoIT”,我給這個名字作了小註:人的一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樣也蘊藏著無數的可能,如何解決它?如何在霎那的際遇里抓住它?如何在紛擾的人事中實現它?我想用它記錄自己的許多想法。

通過Blog,認識了毛向輝,因為都對Blog本身非常有興趣,所以合作了CNBlog.org中的中文Blog心得集,開始以blog的方式說blog。這是去年10月份的事情了。再往後,2003年初,申請了自己的域名(Klogs.org)和虛擬主機,繼續我的Blog,對這個Blog,我重起了個名字叫“刻錄事”,取Klogs的音,我希望用它“以書寫刻蝕混沌,以文本建構往事”。曾有人問什麼意思?其實,簡單地說,就像是在時間的長河中刻舟求劍,在Blog這個船邊做個記號,嗯,聽起來有點像那些到處旅行的人喜歡在箱包上貼上各種標記,將來會有個時候,我會用這船邊的刻痕,撈出某些東西:)

記:在你一天的生活中,有多少時間花在部落格(撰寫及推廣BLOG)上面?

鄭:其實每一分鐘我都想記錄下來,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只是現在在技術上不可能,不過微軟公司有這樣一項研究計畫,不知道他們研究成了,我是否還在世,或者我能否用得起。要說多少時間,還真不好算。在我的Blog上,我更多的是記錄下我日常的一些想法,而這種想法,隨時都會浮現的,看書報、上網閱讀、看電視或者走路、坐車時候,甚至上課過程中偶爾也會有些想法和發現,然後我會用筆記下來,回到家後,再記錄到Blog上。我現在非常需要一個能24小時連線的PDA,這樣就可以把大腦24小時連線到網路上了。

記:同樣是網民,部落格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鄭:Blogger和網民的差異,可以用上網的企業做個類比:咱們國家有很多企業,可以上網,在網路上查找或發布他們的信息,也可能有自己的網站,但只是最初級的,只是一個門面,一些簡單的介紹和聯繫方式或者產品介紹,這些企業,我們並不能感受到他們在網路上的存在。而另外一些企業,不只有自己的網站,甚至將自己的網站同內部的信息網和外部上下游企業信息網連線起來,對客戶,消費者,合作者來說,他們能夠在該企業的這個網站上進行各種商業企業活動,對他們來說,這個網站,就是企業本身,是網上企業。

多數網民就好比前一種企業,他們像是網上的過客,只代表了一個符號,最多是一個人在網路上的蛛絲馬跡,而這種痕跡並不完全真實,甚至可能是杜撰和裝扮出來的。唯讀不寫,甚至不讀,只聽、看、玩,或者寫,但是在公共場所,那些人多的地方寫,變化無端,沒有落腳的地方

Blogger則像後一種企業,Blog就是他們在網路上的存在,他們通過Blog在網路上延續他們的生存,他們喜歡記錄、喜歡書寫,喜歡分享,喜歡交流,他們真實,可信,他們就在那裡,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感受到的人。對多數網民,網路是他們可以使用的工具,對Blogger,網路是他們生活的土壤之一。

記:部落格被稱為繼電子郵件、BBS和ICQ之後的第四種網路溝通工具,與它們有何不同之處?

鄭:這是一家之言,說它是第四種網路溝通工具,我還是有所保留。不過,Blog在溝通方面,確實也能起到Email、BBS、即時訊息軟體所無法達到的作用。我舉個例子。很多企業在內部網中使用email作為討論、溝通的主要方式。我們知道,很多這方面交流的內容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知識”財富,但Email只能在個人和個人之間,或者以郵件列表的方式在一組人員之間進行。企業的其他人員無法得知,甚至可能在一個時期之後,被刪除。如果團隊內有個Blog,或者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Blog,那么,許多企業的知識、一些問題,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得到分享和討論。

記:部落格能否成為一種新生活時尚?部落格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

鄭:Blog會是一個趨勢。對個人來說,說它是一種新生活,倒是真的。當我們開始一個Blog,並慢慢發展出一個鬆散聯繫的Blog社群之後,會發現,自己寫作、生活、人際關係、學習等許多方面都會發生良好的改變。這是沒有開始Blog以前所無法想像到的。

Blog就是一本可以供我們在網路上日記的自己的本子。這個本子的主人,擁有並記錄、發布日誌的人,就是Blogger。□人人都是潛在的Blogger,只要願意記錄並發布出來,都能成為Blogger,你無需為此學習任何技術或者軟體。一切都很簡單,就如同我們拿到紙和筆就可以開寫、畫一樣,沒有年齡、職業、收入、國別、受教育程度、性別等等的限制。□中文部落格的數量:全球現在有接近100萬Blogger,而且每4秒鐘就會產生一名新的Blogger。國內的部落格站點CNBlog的目錄集收集了500多箇中文Blog,加上香港、台灣地區的Blog,總計有2000個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